图/官网

国内疫情反扑,各地居民线上采购的需求增多,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平台也不断爆单,配送量比先前翻了数倍。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叮咚也因长期经营亏损,深陷“裁员风波”。

叮咚买菜公布财报,公告显示,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01.21亿人民币元,同比上涨77.5%;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67.17亿人民币元,同比下降92.08%。

虽然营业收入大幅上涨,但是叮咚买菜在去年依然呈现亏损状态。

如今疫情保供战中,现金流回血,叮咚买菜是否迎来新转机?

 

三年巨亏上百亿

2017年叮咚买菜落地上海。

早期,叮咚买菜规模相对较小,仅有十多个前置仓坐落于年轻人集中的社区。

尽管入局较晚,生鲜赛道竞争激烈,但是在资本的加持下,叮咚买菜后来居上。

成立第二年,叮咚买菜就获得五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榕资本、红杉中国、老虎环球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

2019年,虽然仅入驻6个城市,但是获得大力补贴的叮咚买菜却以日均50万的单量成为行业佼佼者,全年营收超过50亿元。

年末,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席卷全球,叮咚买菜似乎有所预判。

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叮咚买菜的营业收入赶超每日优鲜,二者的差距也愈来愈大。

其实,叮咚买菜并不是“前置仓模式”的首创者。

正牌应该是每日优鲜,从多个角度来看,叮咚买菜似乎更像是一个“效仿者”。

然而,突飞猛进的过程中似乎少了刹车的辅助,方向有所迷失,结果就变成了巨亏。

2019-2021年前三季度,叮咚买菜净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31.76亿元、53.3亿元,累计亏损达103亿元。

亏损逐年增加,仅2021年第三季度单季超20亿的亏损,就超过2019年的亏损总和。

军人出身的创办人梁昌霖,更擅长下重注、舍命狂奔。

他坚信,“不应该离开规模谈盈利”。

而这一策略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确实无敌。

但是,2021年以来,梁昌霖烧钱的法子逐渐行不通了

市场的信任危机已经越来越深,投资开始用脚投票,选择放弃。

 

身陷“裁员风波”

2021年6月风光上市的叮咚买菜,一定想不到几个月后,自己会因“裁员风波”再次引发舆论的关注。

然而,此举也未能平息叮咚买菜的危机。

自2022年1月13日以来,该公司股价连续六个交易日大跌,1月21日报收4.95美元,暴跌14.51%,短短几日总市值缩水近六成共蒸发15亿美元,仅剩11.68亿美元。

如果与叮咚买菜上市时23.5美元的发行价相比,在短短7个月时间内,跌掉了78.9%,总市值共蒸发43.78亿美元。

叮咚买菜究竟是怎么走向这一步的呢?

其实,新冠疫情的大环境下,一个没有自我造血能力的企业,很难存活下去。

为了自救,叮咚买菜不得不想方设法节省成本。  

据报道,与巅峰时期相比,叮咚买菜的员工数一下子少了上万人,核心部门最高裁员可达50%。

我们了解到,光裁掉两成的一线员工,一个月就能给叮咚买菜省下两百万。

如果不裁员自救,以过去叮咚买菜的烧钱速度来看,现有的现金及等价物支撑不了多久,并且还会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人的离职实属被逼无奈。

在裁员开始之前,叮咚买菜的一线前置仓人员就被要求“强制排休”。

由于配送员的薪资是按照上班天数计算的,其实这也就是换着法子的降薪。

实际上,裁员也好,变相降薪也罢,最终指向的都是一个问题,叮咚买菜缺钱了。

 

内外交困、“回血”难

其实,叮咚买菜面临如此严峻的亏损危机,原因有很多。

首先,从内因来看,叮咚买菜的运力不足,配送速度慢。

叮咚买菜负责人表示,叮咚买菜的核心价值就是能直接高效地把产品送到家,甚至最快29分钟送达。

很明显,高效是叮咚买菜乃至前置仓最大的优势。

而叮咚买菜正在一点一点丢失自己的这一优势。

此外,运力不足,也与叮咚买菜控制人工成本导致人员流失存在一定的关系。

并且,叮咚买菜的配送人员履约能力上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

“如何招到人,用好人”是公司目前最应该解决的棘手问题。

因为对于“前置仓模式”的叮咚买菜来说,能够在用户获取和维护、配送履约、供应链等三方面达到一个平衡的“三角”状态,极为重要。    

而从外因来看,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生鲜电商规模迅猛增长,后续玩家陆续入局,目前 TOP5 的生鲜电商所占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因此,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冰山之下的生鲜电商赛道,竞争日益激烈。

除了行业内竞争以外,“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多点等生鲜电商企业还要面对兴盛优选、十荟团等社区团购企业的多重夹击。

另外,随着头部电商平台京东、阿里、拼多多等的入局,叮咚买菜的压力着实不小,亟须突围,巩固自身优势。

尽管生鲜电商赛道如此激烈,但是,现如今大家都处在高额的亏损换规模环境中,对于“前置仓模式”的未来,整个行业都没有标准答案。

在此之前不久,叮咚还陷在裁员、亏损和前置仓管理乱象的舆论旋涡中。

然而,疫情突如其来的反扑,生鲜电商之间的较量仍在继续。

经历多次大考,能否烧出一个盈利的叮咚?

原文作者:程依蘅
编辑:程依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