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百度百科

也许你没有听说过“养元”,但是你肯定听过“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

近日,养元饮品公布了2021年度财报。

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9.1亿,同比增长55.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1亿,同比增长33.77%;每股收益为1.67元。

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5亿,同比下降8.4%;归母净利润5.2亿,同比下降29.1%。

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就可想而知了。

 

依赖大单品、净利润下滑

养元饮品二十多年以来,除了明星大单品“六个核桃”以外,其他产品一直不温不火。

然而,“六个核桃”仅是众多核桃乳中的一种,“后劲”不足。

自2018年上市以来,过于依赖大单品导致品类单一的劣势愈来愈明显。

近年来,养元饮品的业绩总体上处于低迷的状态。

虽然2021年业绩有所提振,但是仍旧显得力不从心。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1.44亿元、74.59亿元、44.27亿元和6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1%、-8.41%、-40.65%和55.99%;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37亿元、26.95亿元、15.78亿元和2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2%、-4.99%、-41.46%和33.77%。

不难看出,养元饮品2021年的经营业绩有所恢复。

好景不长,2022年的第一季度,养元饮品又从好不容易到达的位置再次跌落。

财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约5.24亿元,同比下降29.1%。

其实,净利润下滑的原因有很多。

回顾国内整个饮料行业的发展史,从快速发展到瓶颈、最终走向衰落,周期轮回在所难免。

伴随新消费观念的兴起,品牌老化和消费者口味开始变化,如今的养元饮品正在经历周期所带来的阵痛。

 

营销“反噬”、腹背受敌

毋庸置疑,养元饮品的快速崛起,绝对离不开铺天盖地的“洗脑”广告的投入。

大手笔的营销费用帮助养元饮品成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2015年,万众瞩目之下的养元饮品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

营业收入达到91.17亿元,归母净利润26.20亿元,同比增长10.35%和43.13%。

其中,作为营收主力的“六个核桃”功不可没。

但是“人红是非多”,超级大单品走红的同时,也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的“反噬”效应。

一些消费者对养元饮品的“六个核桃”的宣传广告语内容提出质疑。

北京某消费者认为“六个核桃”存在虚假宣传,其成分含量根本不足六个核桃。

一纸诉状将养元饮品状告上了法庭。

对此,养元饮品回应,“六个核桃”中确实没有六个核桃,真实的核桃含量不足5%,营养价值大约等于一个半核桃。

此外,更有消费者以喝完“六个核桃”不补脑为由,起诉公司进行索赔。

尽管多数案件都以养元饮品的胜诉而告终,但这恰恰能反映出品牌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六个核桃”真正的核桃成本,仅占总成本的五分之一不到。能不能“补脑”还是个问号,消费者意难平也情有可原。

另外,随着新消费时代来临,植物饮料再次焕发生机。

除了承德露露的杏仁露、银鹭的花生牛奶等等老牌产品的施压,市场喧嚣的植物饮料的风口,很多兴起的新品牌产品也开始挤占养元的市场空间。

同时,“六个核桃”的大获成功也使得他人分外眼红。

因此而出现的各种山寨产品,如:“六个桃仁”“八个核桃”等,让真主“六个核桃”甚是头疼。

腹背受敌之下,“六个核桃”卖不动了?

单靠一张牌闯天下,已经行不通了。

那么,养元饮品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儿呢?

 

第二增长曲线突破难

随着消费日趋升级,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提高,养元饮品所在的植物蛋白饮料赛道,前景向好。

从研发上来看,近些年的养元饮品,不断加大对新产品的开拓力度。

而选择的主要方向还是围绕“六个核桃”的“益脑”设定展开。

比如,养元推出的高端新品“六个核桃2430”,将其对“益脑”的执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十几年如一日,执着于对一种饮料的研发,励志将其打造成“益脑饮品”。

这执拗的劲确实也是独有一份。

但是,时代快速发展下,消费者已不是当年。

“以形补形”“补脑益脑”这些说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变成了养元饮品的一种槽点。

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品牌老化的“六个核桃”到底是不是交智商税,已经成为了养元饮品需要直面的问题。

当然,养元饮品也开始在其他方向上相继发力。

比如推出“每日养元”系列,和法国品牌合作推出“素芽膳原浆豆乳”,接手红牛安奈吉长江以北的运营权等。

但是,目前新业务的占比仍然较少,对业绩的影响力还是有限。

其实,因为养元饮品深深的执念,它硬是钻了十多年的牛角尖。

近些年来,养元饮品还在不断尝试推出新产品,但市场对“六个核桃”的刻板印象似乎仍未改变。

市场需要时间,养元饮品更需要时间。

突破第二增长曲线不是一句话说说那么简单,逆风前进是勇气与实力的合作。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养元少点偏执,多点尝试,在迎合市场口味的同时,积极布局,共享渠道,或许能够华丽“转身”。

原文作者:程依蘅
编辑:程依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