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微医集团分拆出的数字医疗平台微医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微医”)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2月底,微医完成了超过4亿美元的Pre-IPO融资,估值近70亿美元。

据悉,微医将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WVR)申请上市,IPO完成后将成为中国医疗及医药行业第一家以WVR上市的公司。

资料显示,微医的前身是由廖杰远2010年创建的“挂号网”。2015年“挂号网”升级为“微医”,同年,微医创建了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由此开启了互联网线上问诊新业态。

赴港上市“迟到者”

头顶“中国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称号的微医如果上市成功,将成为继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后第四家赴港上市的数字健康领域企业。

成立已经十年的微医,可以说是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老网红了。招股书显示,自成立以来,微医先后获得了12轮融资,尽管融资不断,资本估值也一路狂飙,但微医却一直身陷持续亏损的困局,这也一直让其冲击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愿望落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中国数字医疗服务市场预计将从2019年的232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73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0%。中国数字医疗服务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提供有线上预约、数字诊疗、电子处方、公共医保结算、配药及疾病管理服务。

招股书显示,微医平台整合了线上和线下的医疗资源,包括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服务中心、平台注册医生、连接到平台的线下医院以及第三方药房。此外,微医也在不断扩张其慢病管理模式,上线了微医新冠肺炎平台,提供义诊服务,在天津及武汉等城市实现公共医保直接结算数字医疗服务费用。

微医吸引资本关注的正是其差别于主流模式的“线上+线下”商业模式。目前来讲,结合线下医院、打通线上医疗多业态场景又是整个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但该模式毕竟很难跑通。因此,虽然顶着“中国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的光环,微医却长期无法实现盈利。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连接了中国超过7800家医院,包括95%以上的三级甲等医院,平台注册的医生超过27万名,累计注册用户有2.22亿名,平均月付费用户数达2540万名。在建立的27家互联网医院中,其中17家互联网医院可通过公共医疗保险系统直接结算数字医疗服务的医疗费用。微医为200多家企业用户提供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累计覆盖超过0.19亿名会员。

尽管连接了这么多家医院,但微医2018年至2020年3年时间,累计亏掉79亿元,经调整后,累计净亏损仍超20亿元。

对于近年的业绩表现,微医在招股书中有一句自评:“我们于一个新兴及不断演变的行业中经营业务,我们过往的经营业绩及财务表现并不反映未来表现。”

盈利难题下的讲故事

这个新兴及不断演变的行业指的就是数字医疗服务市场。微医招股书中表明公司存在的众多风险,其中提及数字医疗服务市场尚处于早期阶段,如果该市场不发展或发展速度较预期更慢,或服务未驱动用户参与,则公司业务增长将会受损。

由于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让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需求暴增,第三方的互联网诊疗咨询增长超20倍,线上处方流转增长近10倍。互联网医疗在2020年之后甚至被认为是未来十年的黄金赛道之一。

此次以“数字医疗服务平台”为定位的微医,其上市主体业务主要是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服务,目前微医大部分收入来自会员式健康维护服务,包括数字慢病管理服务及健康管理服务。2018年至2020年,医疗服务收入分别为1.18亿元、1.86亿元、7.07亿元,占比分别为46.1%、36.8%、38.6%;健康维护服务同期收入分别为1.37亿元、3.20亿元、11.25亿元,占比分别为53.9%、63.2%、61.4%。

 身处这样的黄金赛道,微医除了连续累亏,其负债及现金流情况也不理想。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负债总额分别为183.94亿元、203.75亿元、228.92亿元;同期的现金净额分别为-7.09亿元、-8.58亿元、-9.41亿元,持续为负。

可以看出,近三年,微医的业务收入结构有所变化,医疗服务收入和健康维护服务收入虽均在增长,但依然难以弥补近年来的巨额亏损。微医对此的解释非常简单,就是企业在大量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基础设施的搭建上投入了巨资,自称在这个领域已经实现了“高强度的发展和技术壁垒”。

但从相近的一些平台发展,可以看出所谓的“大量投入”就是签约医院相关设备的联通、平台搭建、技术研发以及线下智能挂号设备的投入等等。但是这些签约医院的投资,其实是在做互联网公益服务,难以带来实际的增量。反观已经上市的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患者在确诊用药后能导流到平台实现药品销售。其实,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的互联网售药业务也很难赚钱,因此,除卖药外还开展体检、医美、口腔和基因检测等项目。这些,恰恰是侧重服务的微医较为薄弱的地方。

好在微医具备一定的互联网医院主导权及用户规模基础,而又在互联网医疗风口正酣的前景下,这家公司通过讲述差别于同行竞争者的故事或能吸引更多资本关注。

然而,在国内互联网医疗C端付费模式还没跑通以及公司连年亏损的背景下,缺乏变现“载体”的微医很难说服资本市场为其买单,近期上市的明星企业知乎、B站、怪兽充电都遭遇了上市破发的尴尬。

这样看来,尽管身处黄金赛道,近年来持续亏损状况将给其IPO蒙上了一层阴影。

原文作者:陈启和
编辑: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