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行业过热的时候,通过合作减少拿地风险,行业低迷的时候,敢于出手,权益比例在持续提升,这就是旭辉的模式。但是,合作的虚胖问题和土地储备不充足,也需正视。

疫情对销售的影响、“三道红线”融资的限制,让2020年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日子过的并不轻松。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前8个月,全国有380家房企宣布破产,平均每天倒闭2家。知名房企泰禾、福晟、华夏幸福等也因为融资困难,曝出严重的债务危机。

业内人士预计,行业整合将加速,未来两年时间里,将是地产并购的良机。2021年或是房地产的并购大年。

新年伊始,港股上市房企旭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HK:00884,以下简称旭辉)打响了2021年房地产行业并购第一枪。

加速扩张

2021年1月7日,旭辉发布公告,与彰泰集团按照65%:35%的出资比例,成立合营企业,开发广西的地产项目。同日,旭辉永升服务也宣告以65%的股权比例入股彰泰物业。

旭辉及彰泰将分别支付人民币8亿元及1亿元作为定金,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开展。旭辉此举加码广西地产布局,剑指广西地产一哥宝座。

彰泰集团是广西地产界的老大哥,在广西境内布局了11个城市,其在桂林的市场占有率接近40%。拥有近百个项目,几乎都是百分百权益操盘,全口径及权益销售金额均在广西市场位列首位。克而瑞发布的2020年房地产销售排行榜中,彰泰集团以254.2亿元的销售额,排名89位。

然而,彰泰因为偏安一隅,让它错失了全国化布局发展的良机,加之当前出现融资渠道受限、融资困难等原因,迫于经营和融资的压力,彰泰接过了旭辉抛来的橄榄枝。

据业内最近的消息,旭辉接手之后或将对彰泰进行人事变动。目前,彰泰集团的内部已经暂停了大部分公司的业务,从2月1日起,公司员工开始休长假,期限长达42天。放假期间,工资减半发放,接下来彰泰集团员工中的核心骨干人员会留下来,剩下的岗位由旭辉派驻工作人员接替。

时隔不足一月,旭辉再下一城,与拥有文化体育IP的华熙国际投资集团进行合作。2月5日,其发布公告称,将以收购北京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有限公司50%股权的方式,按50%:50%股份比例重组公司,开发五棵松项目。

其实,这只是旭辉频繁出手的一个缩影。在当下的融资收紧的环境下,旭辉并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一直加码项目储备。

比如:2020年12月,旭辉拿下安徽阜阳两幅地块;2021年开年以来,旭辉亦在北京、六安、天津南开、合肥等地大手笔拿地,花了40亿元。

“旭辉将加强多元化拿地能力,包挌商业拿地、教育拿地、旧改等,进一步降低土地溢价,实现多元化拿地和招拍挂四六开,从而提升毛利和净利。”在2020年中报发布会上,旭辉董事长林中曾表示。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2020年50家上市房企股价整体下跌,仅龙湖集团、绿城中国、旭辉控股、龙光集团、保利地产、新力控股、合景泰富等12家房企股价上涨。

林中在1月5日两度增持公司共137.6万股,每股平均价6.1元及6.0897元,涉资837.93万元,最新持股量增至43.9%。另据统计,2020全年,林氏家族先后8次增持旭辉股份,林中个人的增持次数达5次。

最新的业绩公告:2020年,旭辉全年实现销售额2310亿元,同比增加15%。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旭辉销售额位居内房企销售额榜单的第15位,较其2019年下降一位。

绿档房企的机会

随着竞争加剧,马太效应明显,市场资源正在不断向TOP50的房企集中。排名11-50位的中位房企在2020年处于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的阶段,成为市场份额抢夺战中的赢家。

中指研究院数据也显示,销售规模3000亿元以上的房企和100-300亿的房企,销售额增速均在7%以下;销售规模在300-3000亿元的中腰部房企则出现15%以上的平均销售额增速。其中,1000-3000亿规模的龙头后备军则实现近20%的销售增速。

这批距离金字塔顶端最近的房企,正在通过积极抓住市场竞争机会、加大合作力度等方式追求快速扩张,实现晋位做大的目标。

而被称为是房企债务紧金短债比箍咒的“三道红线”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要素。林中曾公开表示:“三道红线”政策一旦开始全面实施,对地产行业的影响很可能仅次于2004年全面推行土地招拍挂,会拉大企业之间的差距。

所谓的“三道红线”是指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0倍,三个硬性指标。

若3道红线全部踩中,房企将被归类为红色档,有息负债规模不得增加。若踩中2道红线,则被归为橙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若踩中1道红线,则被归为黄色档,有息债务规模年增速将扩宽至10%。3道红线均未踩中,则被归为绿色档,有息债务规模年增速可放宽至15%。

据平安证券统计,2020年50强房企拿地销售金额比约为33%,红可信赖橙黄绿档分别为26%、37%、32%、46%,绿档房企的购地积极性最高。绿档房企正迎来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好时机。

2020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旭辉净负债率63.00%;现金短债比2.35倍;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4%。目前,踩中1道红线,归为黄色档。但资产负债率超出比例不高,容易调整达标。

几年前,林中就定下了2021年3000亿销售额,全国房企排名top8的目标。从克而瑞数据来看,位列第8位的世茂,合约销售额为3003.1亿。也许,旭辉离3000亿的目标并不太遥远,但是提高7个位次,着实难度不小。

旭辉的软肋

旭辉近几年的规模体量飞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它的合作模式。

成立于2000年的旭辉曾在业内并不起眼。2012年在港交所上市,旭辉开始发力,做大规模。

数据显示,旭辉的合同销售金额逐年增加。2012至2016年,其合同销售额分别为95.44亿元、153.19亿元、212.06亿元、302.09亿元、530.02亿元。

2017年起,旭辉的合约销售规模开始暴涨,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了1040亿元,进入千亿规模俱乐部。

从2012年的96亿到2017年1040亿元,旭辉控股实现了6年销售规模扩大1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53%。

如果细究一下,当年的数据,就会发现,1040亿元合同销售额的背后,是其实际销售收入318.71亿,净利润48.28亿。

这就是合作模式的魔力,增收不增利。举个例子:一个项目由几家房地产公司共同开发销售,每家事先约定比例份额。但是,反映到财务报表上来,销售金额却是计入整个项目的销售金额。其实,权益销售额才是合作企业方真正按照所占份额拿到的实际销售收入。

在这种模式下,旭辉一路壮大。2018年,实现销售额1625.2亿元。2019年,2090.1亿元。2020年,2310亿元。

而与此对应的营业收入是2018年,424.3亿元,2019年,548.7亿元。2020中,230.7亿元。净利润,2018年54.1亿元,2019年64.4亿元,2020年中33.7亿元。

从数据不难看出,这也是业界所诟病的旭辉虚胖问题。以2019年为例,旭辉2019年的权益销售额占比55%,同期TOP100房企的权益销售额占比为7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果按克尔瑞百强房企销售排行榜的权益金额榜单看,2017、2018、2019年,旭辉分别排在25位、26位和19位。

对此,林中也曾在2020年表示“今后的买地权益会放在68%-70%。这样未来三年销售权益也将逐步提高,2020年60%,2021年65%,2022年达到70%。”

说明: C:\Users\Chengkun\AppData\Local\Temp\ksohtml21916\wps1.png

另一个软肋是土地储备不够充足。资料显示:2013-2016年,旭辉总土地储备分别为920万平米、960万平米、1250万平米,1750万平米。进入2017年以后,略有改观。2017-2019年,分别为3100万平米、4120万平米、5070万平米。

进入2020年,旭辉继续加大收储力度。截至2020年6月30日,旭辉控股新增土储总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新增货值约838亿元,权益比提升至69%。

这也使得旭辉控股土地储备总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300亿元。然而,万亿元的土储货值,也仅够其未来三年的发展需求。对于TOP20强的房企而言,略显单薄。

正因为如此,市场一直有对旭辉土地规模较少的提忧。对于年初与彰泰的合作,花旗在报告中给予正面评价:“预期双方打造的合营公司今年将为旭辉提供700亿元人民币可售资源,贡献220亿元合约销售额。”富瑞发表报告表示,“此次如果合作成行,将减轻市场对于公司土地储备规模少的担忧,料可支持今年销售增长20%”。

原文作者:金杉
编辑: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