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财报

大名城正式开启了股票回购的步伐。

近日,大名城公告,其控股股东的关联方华颖创投,拟增持1%-2%股份。

在经历了业绩大变脸,以及股价大幅下跌之后,大名城终于有所行动。

而业绩大变脸的“罪魁祸首”——资产减值损失,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有分析认为,大名城此举,是借助业绩“大洗澡”,出清利空,下压股价,进而以较低价格回购股份,最终获利。

那么,二者之间真有某种联系吗?

 

股价大跌,开启回购

近日,大名城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名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关联方华颖创投,计划自2022年5月27日起6个月内,以其自有资金,自公开市场择机增持本公司股份,拟购买股份数不低于24753250股(占公司总股本1%),不超过49506501股(占公司总股本2%)。事实上,早在4月12日,大名城就曾发布公告,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本次回购拟使用不低于2亿元,不高于4亿元的资金。具体回购股份的金额,以回购期满时实际回购股份的金额为准。

也就是说,此次增持行为,实则为关联方回购股份计划的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大名城公开回购计划不久,其股价就开始出现大幅下滑。

尤其是自4月20日开始,大名城股价连续4个交易日大幅下跌,累计跌幅接近20%。

这一时间轴,于A股大盘的下挫几乎完全重合。或许有人会认为,大名城的股价下挫,完全是受大盘所牵累。

回顾整个4月份,大名城股价,由4月6日的最高值4.68元/股,一度下跌至27日2.91元/股的最低的。这也是过去12个月里,大名城股价波动幅度最大的一个月。

时至5月27日,即大名城公告出炉之日,其股价已经修复致3.41元/股,仍处于历史的低值。

由此可见,如今确实是抄底的大好时机,而大名城此次增持股份计划的提出,也颇为及时。

 

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业绩变脸

诚然,大名城的股价表现,一定程度上受大盘所累。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名城于4月21日发布的一则公告,才是股价大跌的根源。

当日,大名城发布了一则业绩预告更正的公告。原预告中“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17.18万元”,变更为“预计2021年年度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500万元左右”。

一增一减,大名城获得6.83亿元的巨额利润差。

而在4月29日,大名城最终公布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6.61亿元,同比下降48.36%,实现归属上市公司净亏损4.12亿元,同比下降192.01%,实现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6.12亿元,同比下降243.81%。

由此,大名城录得了重组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事实上,大名城盈利能力下滑的趋势早已出现。

数据显示,2016年-2021年,大名城毛利率分别为44.86%、30.57%、32.48%、27.12%、17.78%、17.68%,净利率分别为12.44%、14.50%、5.70%、7.65%、3.52%、-4.29%。

但是,大名城此次业绩大变脸的“罪魁祸首”,是巨额的资产减值损失。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大名城的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录得7.7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三季度,该项目下还只是录得0。

也就是说,在2021年四季度,大名城计提了7.71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成功地给自己戴上了亏损的帽子。

对此,大名城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受疫情影响,出于审慎原则,对福建名城港湾九区项目、江西南昌项目、各项目车位等存货资产计提减值金额约7.71亿元,较业绩预告对应的减值金额增加了4.75亿元。

归根结底一句话,都是疫情惹的祸。

 

集中操作,或涉业绩“大洗澡”

而大名城此次大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确实是吃了高溢价拿地的“苦头”。

例如,报告期实际投资金额最大的住宅项目名城港湾(5.49亿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2.91亿元,尾盘车位计提了1.77亿元。

2017年9月1日,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拍,大名城最终以6.69亿+竞配建斩获福州马尾2017-05号地块,成交楼面价14405元/平,刷新当时马尾地价纪录。而该项目最终备案名为名城港湾。

不曾想,正是这块激烈争夺下的“宝地”,如今却变成了大名城严重的“鸡肋”。

按照大名城发布的减值公告,截至2021年底,名城港湾项目累计销售101套,销售均价21787元/平。

而根据测算,若算上无偿配建部分,该项目的隐形楼面价高达20684元/平。按照21787/平的销售均价来看,其利润空间可以说是极其微薄。

其他项目,情况基本类似。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从年报中披露的投资及待结转项目情况来看,名城港湾以及其他几个项目,在未来几年仍是大名城的主要收入来源。

那么,此次集中计提巨额资产减值损失,或许另有隐情。

根据会计准则,企业可以通过对资产的测试,来确认相应损失,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但是,当前的资产减值损失并不一定是定性的“损失”,更多的是表明对未来市场的预期。

而上市公司往往会选择某一年度巨额资产减值计提,将亏损全部集中做在一年的数据里。而后面的财报数据可以足够安全,甚至是出现业绩大涨。

这即为业绩“大洗澡”。

而此次计提资产减持损失、业绩大变脸,以及回购股份等一系列操作,或许暗含着大名城“处心积虑”的安排。

 

原文作者:梁华梁
编辑:王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