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商业领袖不一样,记者出生的吴亚军是一名女性创业者。
女性创业不容易,想在野蛮生长的地产业创业成功,更是难上加难。
吴亚军在西北工大读书时,就喜欢运动,可惜,她是平足,身体条件并不适合竞技运动,但凭着不服输的倔强劲,成为国家三级运动员。
毕业后,吴亚军成了一家仪表厂的技术员。几年后,她转行去建设部和重庆建委主办的一份行业报纸做记者。
1993年吴亚军下海,创办龙湖,开始了创业生涯。一开始创业,吴亚军是不容易的,为节省成本,她和员工开始都住在办公室。刚开始龙湖都没招过男同事,因为她睡在办公室,不方便。
就这样,吴亚军和她创办的龙湖杀入地产圈。
园林开路,商业转型
很快,龙湖用独特的园林景观,闻名地产圈。
2009年上市后,龙湖销售额超过500亿元,重点落子长三角,主打郊区大盘。
但区域和产品布局的不平衡,也使得风险集聚。
2011年市场下行后,龙湖跑不动了。
也正是在那一年,吴亚军提出“扩纵深、近城区、控规模、持商业”,开启转型。商业地产被提升到战略层面。龙湖谋划了一个长达15年的发展计划,目标是租金收入的利润占比从5%提高到30%左右。
落实这一战略,要消化郊区库存、要磨合团队、要拓宽城市布局、要改善产品结构、还要持有大量沉淀资金的商业地产……吴亚军把那段时间形容为“饿着肚子赶路”。
商业地产是资本成本的游戏,当然背后要有运营、选址、定位、建造的能力,但底层逻辑上,融资成本超过5%,持有商业一定会遇到巨大的挑战,如果一个公司不把杠杆降到稳健,稍微有点规模时,痛感会让你痛到极致。刚刚开始做商业地产的龙湖,需要沉淀资金,赚钱速度远不如卖房。刚开始战略转型的龙湖,成效还未凸显,排名一路下滑。
从2011年到到2014年,龙湖大量的人员感觉到前途不明,选择离开,与此同时,龙湖的高管被同行大量挖角。
2014年,吴亚军在公司内部论坛上发表长文,取名《坚定战略,假以时日》。6000多字的文章,向员工详细解释龙湖目前的处境、战略、战术,并且强调坚持布局商业,坚持财务纪律,不愿高负债。当时很多人担心龙湖住宅业务会萎缩,有高管离职时劝龙湖不要走这条路,也有国际投资人担心龙湖就此沉寂下去,内外部质疑声不断,但吴亚军对此非常坚定。
2015年,邵明晓为龙湖商业请来了一位总经理——时任凯德华中区域总经理的李楠。
李楠进入龙湖之后,龙湖商业以肉眼可见的增速发展,2000年至2015年的15年,龙湖开业了19座购物中心,2016年至今年底的5年时间,开业30座。目前龙湖98个储备项目中的一多半是在过去3-5年拿下的。
“把行活做好”
经过多年发展,龙湖的商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龙湖2020年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龙湖运营的商场达到49座,在手的商业项目数量已经超过100个,分布在27座城市,在疫情之年,实体商业普遍遭遇重创的情况下,实现31%的增长,录得租金收入75.8亿元,在物业投资业务中,商场占比最高,超过3/4,实现租金收入58.2亿元,成为龙湖业绩的“压舱石”。
目前,龙湖是唯一获得穆迪、标普、惠誉全投资级评级的民营企业。
这离不开龙湖商业的布局。
因为龙湖的商业物业带来三点好处:
其一,每年收租带来稳定现金流入,成为业绩稳定器;
其二,由于龙湖商业物业的位置较好,评估增值可以增厚公司利润,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私募、股权合作等模式提前变现,减少资金压占;
其三,商业地产的毛利率较高,随着规模逐渐增大,能拉高整体的毛利率。
现在,龙湖的商业项目单拎出来,龙湖都做得有模有样,在业内颇有口碑。
吴亚军和龙湖能取得这些成绩,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龙湖商业内部,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行活做好”,所谓“行活”,也就是商业运营的基本功,小到地面的净度,细到商户货品的选择,都在龙湖商业团队的工作列表内,这种极细的管理颗粒度,标准化之后的作用是巨大的。比如以数字化运营为例,龙湖商业地产要做很多客户研究分析,比如对消费者的解读、对市场定位的理解、对租户和品牌的筛选等等,每个数据背后的商业含义,都需要反复地研究。
中国女性的成功路径多数很简单粗暴,要么就是走格力空调董明珠的路线,昨天对赌王健林,今天对赌雷军,后天上综艺摔手机,战斗力爆表;要么就是走女明星的路线,傍上一个成功的男资本,上综艺、立人设,人前貌美如花,人后伺候男资本。
像吴亚军一样,付出普通女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靠专业、能力、耐心和谦卑,带领企业,走向商业巅峰,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