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请还钱!”
前阵子这条新闻上了热搜,万亿房地产巨头绿地控股竟然被几家供应商联合发公开信讨债。这几家供应商分别是,乐居哈尔滨公司,房天下哈尔滨公司,凤凰网房产频道,安居客哈尔滨公司,新浪黑龙江站等。
绿地欠了它们多少钱呢?仅仅是三百九十多万元。
万亿集团,被讨数百万元的债,巨大的反差让市场为之瞠目。许多传说开始浮现,但其实真正的原因就在绿地的财务报表里——绿地的问题在于,负债问题积重难返。
三道红线全部踩遍,万亿债务压顶
绿地的债务危机在去年三月末已经非常清晰,根据财报,2020年9月末绿地的短期贷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合计约为1030亿元,而账面现金只有805亿元,难以覆盖短期债务。
与此同时,绿地的总负债居高不下且不断上涨,根据2021年1月份绿地控股披露的业绩快报,绿地总资产13491亿元,负债率高达88.28%,总负债约11910亿元。
负债超过万亿!以至于有媒体惊呼:绿地已经在破产的边缘。
此外,绿地踩遍了“三道红线”。
三道红线规定是,
一,剔除预售款后负债率大于70%。绿地是82.8%。
二,净负债率大于100%,绿地是155.6%。
三,现金短债比小于1。绿地是0.76。
在三道红线规定出台之前的2019年,张玉良就提出了降负债的三年规划,而三道红线出台之后,绿地更是成了首批12家新规试点房企之一,但是截至目前,绿地控股仍然触及三条红线。
受“三道红线”影响,绿地提出“三年三步走”降负债计划,力求一年降一档,从2021年到2023年,分别实现现金短债比和净负债率降至绿档、有息负债降至2800亿。
房企降负债,一是优化债务结构,二是去化大宗资产(类似万达卖卖卖),三是狠抓回款。
绿地去年三季度的有息负债结构已经调整为3:7,但是目前短贷依然占据比较大的比重,如前所述,一度账面现金难以覆盖短期债务,偿债压力巨大。
而市场不断传出绿地试图推动旗下金融和贸易港业务上市的消息,其实也可以视作绿地降负债、促进融资的举措,不出意外的话,绿地会加速在资本领域的分拆上市动作。
“冲规模”的后遗症
绿地成为新规试点房企之后,尽管仍触及三道红线,但是根据业绩快报,4个月间绿地的相关数据有所平缓,相比成为试点之前,绿地的有息负债总额较高点下降约450亿元,现金短债比累计提升超40%,净负债率下降近50个百分点。
对于绿地目前债务压顶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绿地早期为了上市冲规模,以及多年来求发展速度所致。
根据2018年的公开报道,当时绿地称,已经形成“以房地产为核心主业,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科创、康养等产业并举发展”的多元经营格局,通过“地产+”的商业模式,未来三年(2018—2020)的总体目标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核心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年均销售规模保持在5000亿元以上。
在张玉良的规划中,多元化发展+不断扩大房地产规模是多年来的目标,但是2020年对于绿地来说不算是一个太好的年份,三道红线新规之下绿地控股的融资压力空前巨大,且疫情黑天鹅使得绿地控股康养、酒店等产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绿地的多元化布局已经很明显地体现在了财务结构上,截至2020年9月,房地产、基建和消费等其他产业分别占其营业额的43%、39%及18%。
张玉良预计,2020年绿地的房地产营收将下降到40%,非房利润占比超过45%。
但绿地为之付出的代价,一方面是房地产的规模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是其他板块的毛利率情况不如房地产。
悬而未决的股权之变
绿地的股权结构问题也是多年来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和万科类似的“国资+员工+公众持股”模式曾经被视作混改模范,2015年绿地凭借第一次混改实现了借壳上市,而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绿地的前三大股东为:上海格林兰持股比例29.13%,上海地产持股比例25.82%,上海城投持股比例20.55%。
其中,上海格兰是员工持股平台,也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但是混改至今5年多的时间,绿地控股的市值跌跌不休,高峰时期有3000多亿,如今不到650亿。
而去年7月绿地宣布要启动二次混改,上海国资拟出让17.5%的股份,当时市场盛传将由某险资接盘,但是时至今日似乎没有什么进展,而根据张玉良在沟通会上的说法,混改在继续进行中。或将有国资背景的险企接盘。
降负债+催化多元化业务+股权结构问题,目前绿地要解决的难题有点儿多,而且每一个都是关乎生存发展的大问题,而且对于目前的绿地来说,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互为你我,难以孤立地解决,而是需要一个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绿地,真的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