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惠誉将闽系房企中骏集团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BB-”下调至“B ”,并将其高级无抵押评级及其未偿高级无抵押美元票据评级从“BB-”下调至“B ”。

原因不复杂,还是因为即将到期的债务。

据了解,中骏集团控股有67亿元的资本市场债券将于2022年末到期,其中包括2022年3月10日到期的5亿美元债券。

有鉴于此,惠誉预计,中骏集团将利用现有现金偿还即将到期的资本市场债务,这可能会影响其业务状况。

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中骏集团一直保持激进的扩张态势,致使债务不断高企。

值得注意的是,中骏集团的创始人黄朝阳,行事风格一直很稳健。在他的带领下,中骏集团2013年才突破百亿元规模,2014年-2016年,其销售额分别为119亿元、145亿元、235亿元,在整个行业内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而在2017年,黄朝阳的大儿子黄伦入驻中骏集团管理层,正式提出了公司的千亿目标:2018年500亿,2019年800亿,2020年破过千亿。

为了实现目标,中骏集团在拿地方面颇为大胆,不惜牺牲公司利润空间。此外,中骏集团频频引入合作方建立合营联营公司,以此来撬动规模扩张,致使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大幅增长,存在“明股实债”的嫌疑。

 

牺牲利润空间完成千亿目标,增收不增利

2020年,中骏集团终于实现了心心念念的千亿规模。

回顾近几年中骏集团的发展,其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销售规模的增长也带动了中骏集团的营收大幅增长,2020年其营收为326亿,同比增长52%。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骏集团在2020年营收增速大幅提升的同时,归母净利润增速仅同比增长8.35%,远远小于营收增速涨幅。

这一现象在2021年上半年仍较为明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骏集团收入203.9亿,同比增长34.7%;归母净利润23.8亿,同比增长12.4%。

从毛利率方面来看,上半年中骏集团的毛利率25.1%,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中骏集团跨越千亿目标,是以牺牲毛利率作为代价的,而毛利率的降低直接影响了公司净利率,使得中骏集团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由地价成本上升所致,而这或许可以从中骏集团近几年疯狂拿地可以窥见一斑。

数据显示,在2013年至2016年期间,中骏集团的土储均稳定在千亿规模上下。

而从2017年开始,中骏集团拿地力度越来越大。2017年,中骏集团的土储规模以及高达1557万平方米,而到2019年,这也数字已升至3209万平方米,翻了一倍多。

2020年,中骏集团的土储规模继续增加至3768万平方米。而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骏集团土储面积已经达3976万平方米。

即便是高价地,中骏集团也绝不手软。比如在2018年、2019年,中骏集团相继拿下厦门湖里区2018P03与2019P01地块,都可谓是单价地王。

而在2020年4月,中骏集团还疑似与黄伦的“马甲公司”上海泰鸣贸易有限公司,通过“围标”的方式摘得百亿地王,溢价率43.82%。

即使在今年上半年中骏集团的拿地力度依然不减,总土地成本约为314.25亿元,拿地销售比达53.22%,超过了监管层所划定的40%红线。

 

负债和少数股东权益激增,存“明股实债”嫌疑

如此大规模拿地,一定会加重中骏集团的负债压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其总负债规模已经高达1386亿元。

要知道,2016年中骏集团的负债规模也只有387.63亿元,不到5年时间,这一数字就已经是2016年的3.5倍。

不过,有意思的是,即便是负债规模大幅激增,但是在2016年-2020年,中骏集团的净负债率居然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分别为80.2%、71.8%、60.4%、60%和59.2%

今年上半年,中骏集团的净负债率为77.9%,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69.5%,现金短债比1.2,“三道红线”指标全部达标。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或许中骏集团大量存在的合营联营企业就是答案。

事实上,中骏集团2020年的千亿规模,存在重大的“水分”,原因在于其合营联营公司的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的比例为45.40%。。

2016年,中骏集团属于合营联营公司的销售金额还只有77亿元。而在2017年-2019年之间,这一数字分别为73亿、231亿和401亿,占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分别为22.02%、45.02%及49.87%,上升幅度很大。

而合营联营公司的大量存在,也使得中骏集团的少数股东权益迅速上升。

数据显示,中骏集团的少数股东权益,从2016年的36.64亿元,增加到2021年上半年的174.6亿元,增长了4倍多,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也从22.9%,增加到44%。

而在2021年上半年,中骏集团的少数股东损益为3.3亿元,同比下降16.9%,占净利润比例只有12.3%。

中骏集团少数股东权益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为44%,其少数股东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却只有12.3%,两者的差值近乎为32%,说明少数股东并未获得与权益相匹配的利润分配,这就是典型的“明股实债”。

事实上,近期爆雷的房企几乎都存在这样一个特征,即为了追求规模高速增长,而过度依赖合营联营公司,从而造成少数股东权益的激增。这一行为,完全限制了企业的透明度,造成真实负债的隐匿。

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整体遇冷,中骏集团的隐匿负债或将被挤出,届时才是真正的危急时刻。

原文作者:梁华梁
编辑: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