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

靠一条数据线起家,从华强北跑出来的绿联科技,要冲击上市了。

6月2日,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递交招股书,拟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计划募集约15亿元资金。

不过,在产品生产方面极其依赖供应商的绿联科技,去年的利润已经出现下滑,此次冲击创业板成功的可能有多大?

 

利润下滑,由正转负

绿联科技能从华强北一众做3C配件的公司中脱颖而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乘上了电商兴起的东风。

2010年左右,深圳电子制造市场虽然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品牌观念普遍不强,基本上都是做些代工生意,同行间的价格内卷不休。

成立初期,绿联科技也是靠给国外客户做代工生产数据线挣钱,但创始人张清森认准了线上的红利已至,便开始发力天猫商城等线上渠道,倾注资源打造品牌。

彼时,绝大多数山寨品牌为了节省成本,用的都是更为省钱的“公模”。但绿联科技选择打造品牌,就自己开发模具,做自有产品。

2014年,绿联科技通过了苹果官方的MFi(Made for iPhone/iPad/iPod)认证,成为苹果数据线等配件的平替品牌,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熟悉。

比官方产品便宜,比山寨杂牌产品靠谱,成为绿联科技的市场竞争优势。

经过多年的线上布局,绿联科技如今已成为一线互联网 3C 品牌。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绿联科技来自线上的收入占比均在八成左右,国内主要销售平台包括京东、天猫等。

2014年,亚马逊在国内电商的激烈竞争下败走,只专注于做中国卖家的出口生意。绿联科技依仗苹果官方的认证等优势,以及国外对中国制造低价产品的较高接受度,在亚马逊复制了其在国内电商的成功,出海相当顺风顺水。

2019年-2021年,绿联科技来自境内和境外市场的营收占比,基本上五五开。

不过,去年,绿联科技的营收虽然有一定增长,但扣非后的利润却由正转负,下滑3.82%,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2019年-2021年,绿联科技的年营收分别为20.45亿元、27.38亿元、34.46亿元;毛利率为 35.71%、38.10%、37.21%;扣非后净利分别为2.2亿元、2.87亿元、2.76亿元。

 

缺乏核心技术,生产依赖供应商

对于利润下滑的原因,官方解释称主要是受研发投入加大,以及上游采购成本升高的影响,这也正是绿联科技当前的问题所在。

从绿联科技的业务来看,传输类3C配件的营收占比,近三年均超过了三分之一。虽然这类产品技术难度不高,创新和新技术的重要性也并不那么大,但却因为充电速率、安全稳定性、兼容性和耐用性等方面的差异,有不同的盈利溢价水平。

招股书显示,安克创新同类产品的销售单价基本是绿联科技的2-3倍。氢财经在电商平台京东发现,安克的MFI认证苹果PD20W的0.9米快充数据线,目前售价为65.7元,而绿联的MFI认证苹果PD20W的1米快充数据线,售价为55元。

2019年-2021年,绿联研发投入分别为0.64亿元、0.95亿元和1.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7%、3.47%和4.54%,这一数值低于行业均值,也大大落后于安克创新。

从研发团队上比较,绿联科技2503名员工中仅565名为研发人员,而安克创新虽然总员工数较少,2019年就已有822名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了53%。

根据智慧芽数据显示,绿联科技共有693项专利申请信息,其中516项为外观专利,发明专利仅30项。从专利类型而言,发明专利是优于外观专利的,这也代表着,绿联科技的专利含金量稍显不足。

而目前,安克创新在许多3C品类都推出不同的品牌,绿联科技矩阵相对单一,在多数消费者眼中还是个“卖数据线的”。

二者的体量和规模也相差不小。以2021年为例,绿联的营业收入为34.4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97亿元;安克创新同年营业收入为125.7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9.82亿元

正如招股书中所言,绿联科技在产品生产方面极其依赖供应商。其自有产能非常薄弱,缺乏核心技术,更多是依赖外协成品。

按生产模式来看,绿联科技产品生产以外协生产为主,自主生产为辅。2019年-2021年,绿联科技的外协生产占比分别高达75.78%、76.10%和75.62%。

绿联科技在提示风险中表示,若供应商出现停工,或与该公司合作发生摩擦导致双方合作关系提前终止,而公司亦未能及时更换合适的供应商,则可能出现产品供应延迟的情况,对该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而更加直观的影响是,在上游成本普涨的情况下,供应商受影响不大,但绿联科技自己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在电商平台的服务费和推广费却水涨船高,这是其去年利润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以2021年为例,绿联科技平台运营费用投入达2.33亿元,推广费用达2亿元,同比增长速度较快,合计是研发费用的近3倍。

 

创始团体提前套现

在谋求上市之前,绿联科技曾两次引入外部资本。其中,高瓴资本连投两轮,共出手5.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张清森曾和绿联科技副董事长陈俊灵,将原有的3.7%股份、1.85% 股份分别作价2亿元、1亿元转让给高瓴资本。以此计算,绿联科技估值约为54亿元。

结合现金流量表显示的筹资活动吸收资金变化,此轮的3亿元属于两个创始人私人套现,并未用作公司运营。

招股书还显示,近三年时间里,绿联科技共实行了6次现金分红,总金额达3.4亿元。

此外,绿联科技的持股高管,有一定的家族背景关联。如绿联高级售后服务主管张碧娟,为张清森的妹妹,仓储经理李庆珍为张碧娟的配偶,外贸运营主管曾秋洋,为绿联监事雷淑斌的配偶。

不难发现,这些人员,把持了绿联颇为重要的供应链、售后及海外业务几大板块。

当前来看,即使成功上市,绿联科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然不少。

近年来,不少互联网公司都纷纷开始布局智能硬件,打造围绕自身核心产品的生态系统,比如推出充电宝、耳机等,就波及到了绿联科技所在的3C配件市场。

同时,不仅是传输类产品,绿联科技的音视频类和充电类等产品类别的市场竞争都越来越激烈,3C细分品类里,包括安克、倍思、品胜等多个品牌背后多家创业公司和上市公司,都在为抢夺市场份额角逐厮杀。

更值得忧虑的是,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如果美国对相关消费电子产品进一步实施进口限制措施,则可能损害绿联科技在海外的利益,境外销售前景不乐观。

而近几年,绿联科技来自境外的收入正不断缩水。2019-2021年,绿联科技境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3.49%、47.38%和46.09%,其中美国市场是其重要的境外收入市场之一。

在境内外电商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和不确定的情况下,绿联科技还需要在产品力以及产品种类上多下功夫,未来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可能。

原文作者:王元石
编辑:马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