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财报

"爱冒险、激进"的闽系房企集体拉响警报,这次轮到了"小老弟"大唐集团控股。

近日,有消息称,大唐集团控股总部层面出台降薪计划,经理级以上员工平均降薪10%;去年年终奖、绩效打5、6折发放;后面还可能再降薪、甚至裁员。

近一段时间,不少房企都开始靠着裁员来缩减开支。而刚刚上市一年、总部"落沪"计划实施不久的大唐集团控股,也逃脱不了降薪裁员的困扰。

销量下滑、评级撤销,股权冻结,大唐集团控股危机初现。

 

"双总部模式"遇阻,面临降薪、裁员

上海,一直以来都是闽系房企的"福地"。包括世茂、旭辉、阳光城、融信、正荣等,这些房企落户上海之后,在销售规模上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而同样身为闽系房企的大唐集团控股,在2020年12月港交所主板上市之后不久,其董事长吴迪正式开启了"双总部模式",在上海设立第二总部。

对此,大唐集团控股认为,这一行为有利于其进一步开拓长三角城市群,为其全国化布局的深入推进和优势区域的进一步深耕提供绝大的帮助。

简单来说,大唐集团控股就是相中了上海这块"福地"在资金、人才、区位等方面上的优势,意图效仿闽系房企前辈,迎来一波销售规模的扩张。

为快速扎根长三角区域,大唐集团控股先后在环沪多个城市密集布局,强势拿地,目前已进入宁波、台州、温州、常州、南通、无锡等16个长三角核心城市, 其"双总部模式"看上去获益颇多。

但是,在2021年,房地产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寒冬,各家房企的销售普遍放缓。

尤其是受行业遇冷和调控收紧的影响,不少民营房企纷纷爆雷。而各地方政府为了妥善应对不利局面,采取的属地管理要求,这就使得大唐集团控股的"双总部模式",最终沦为"鸡肋"。

据大唐集团控股内部员工透露,作为公司"双总部模式"重点布局的江苏和浙江区域,2021全年销售业绩贡献度均不及预期。

公司战略失败,首当其冲受牵连的,正是普通员工

据大唐集团控股内部员工透露,2021年底,大唐集团控股就没有发放年终奖。

如今,有消息称,大唐集团控股总部层面已经出台降薪计划,经理级以上员工平均降薪10%;去年年终奖、绩效打5、6折发放;后面还可能再降薪、甚至裁员。

该消息将大唐集团控股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销量"注水"严重,存"明股实债"嫌疑

2月7日,大唐集团控股发布公告称,1月份公司完成全口径销售额21.2亿元,销售面积20.67万平方米。

而在2021年12月,大唐集团控股的单月销售额还有69.2亿元、销售面积67.1万平方米。

也就是说,短短一个月时间,大唐集团控股的销售额、销售面积环比均下滑了7成左右。

从2021年销售数据来看,去年全年,大唐集团控股的全口径销售额达到了505亿元,同比增长了13.64%,年度目标完成率达到了101%。

要知道,整个2021年,规模房企平均目标完成率不到90%,明显低于近年来105%以上的平均水平。而大唐集团控股全年目标完成率达到101.16%,明显超过房企平均水平。

不过,要是从权益销售额方面来看,大唐集团控股2021年的销售数据就没那般好看了。

据克而瑞地产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大唐集团控股的权益销售额为208亿元,权益占比仅为41.2%。

这样的权益比,即使放眼于整个行业,也是处于较低水平的。

回顾2020年销售数据,彼时的大唐集团控股实现全口径销售额为445亿元,权益销售额为210亿元。

计算可得,2020年大唐集团控股的权益比为47.2%。

也就一年时间,大唐集团控股的权益销售额不仅从210亿元降至208亿元,权益比更是足足下降了6个百分点。

近年来,各家房企热衷于拉拢合作方共同开发,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做大规模,而此举也为房企带来了销量"注水"和"明股实债"的质疑。

从财报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上半年,大唐集团控股的归母股东权益为51.26亿元,少数股东权益为41.94亿元。

而同期大唐集团控股的归母净利润为2.44亿元,少数股东损益却为-2732万元。

这就是典型的"明股实债"。

 

评级被撤销、子公司股权遭冻结

就在1月底,大唐集团控股还和国际评级机构来了一场"交锋"。

1月31日,穆迪发布报告称,应大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要求,将撤销公司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撤销前期评级维持为"B2"。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大唐集团控股第一次要求机构撤销评级了。

去年11月,标普将大唐集团控股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

彼时,标普给出的理由是,"大唐集团控股将面临多种运营挑战,包括销售前景疲弱和利润率下降,尤其是在其本土市场南宁。该公司的流动性也可能受到打击,因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其离岸到期债务再融资存在不确定性"。

而在不久之后的12月23日,标普再次公告称,应公司的要求,已经撤销了大唐集团控股的"B"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

众所周知,撤销评级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能够使得大唐集团控股躲避评级遭下调时所引发股债动荡,但是此举也向市场释放出负面信息,使得大唐集团控股在资本市场上的认可度大大降低。

简言之,就是发债融资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要知道,就在今年的6月,大唐集团控股将面临3亿美元债的到期,要想"借新还旧",显然是没那么容易了。

短债压力近在咫尺,大唐集团控股还遭遇股权冻结。

1月10日,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厦门大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被冻结股权数额1.6亿元,执行法院为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标的企业广西唐润投资有限公司,为大唐集团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冻结期限自2022年1月10日至2025年1月9日。

一般情况下,股权的司法冻结,往往预示着一家企业的经营风险进入了"危险期"。

由此看来,大唐集团控股危机初现。

原文作者:梁华梁
编辑:王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