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毛利率-2.5%

5月24日,小鹏汽车公布的一季报显示,第一季度营收40.3亿元,同比下降45.9%,此前市场预估为42.2亿元;净亏损扩大至23.4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18.98亿元。

今年Q1季度毛利率同比下跌10.5个百分点达1.7%,其汽车毛利率跌至近三年冰点-2.5%;小鹏方面解释称,毛利下滑,主要由于销售促销增加,及新能源汽车补贴届满所致。

据悉,为应对年初特斯拉的价格战,小鹏汽车跟进降价,其中P7、G3、P5车型指导价分别下调2万至3.6万元不等。

实际上,在“蔚小理”中,小鹏汽车毛利率长期被蔚来、理想碾压,一直徘徊于10%左右。

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在理想汽车盈利9.34亿,毛利率20.4%的参照下,小鹏汽车经营面可谓是惨不忍睹。(蔚来汽车还未公布一季度财报,无法做对比)

不仅如此,继去年第四季度现金流低于400亿元后,小鹏汽车账面现金流进一步减少至341.2亿元,环比减少41.3亿元。其中,货币现金由146.07亿元降至88.26亿元,单季减少57.81亿元。

要知道,这还是在小鹏“开源节流”情况下。今年第一季度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同比减少约15.5%,达13.9亿元。

在营收持续收紧,亏损持续扩大,毛利率跌入冰点,盈利指标低于市场预期态势下,小鹏汽车对第二季给出悲观预期。预计交付量约2.1-2.2万辆,同比减少36%-39%;实现营收45亿元至47亿元,将会同比减少约36.8-39.5%。

尽管盈利困难,但小鹏在研发费用方面仍持续投入。财报显示,今年Q1季度研发费用达13.0亿元,同比增加6.1%,环比增加5.3%。

小鹏汽车表示,同比和环比增加主要由于新车型项目开发相关的开支增加以支持未来增长。据介绍,今年6月小鹏G6将正式上市,7月开始规模交付并且迅速爬坡。另外,小鹏汽车在四季度还计划推出一款7座纯电MPV,内部命名为X9。

G6肩负销量重任

作为小鹏的“救市”车型,小鹏G6被寄予厚望。

何小鹏曾表示,“相信G6将会成为中国20-30万元新能源SUV市场最受瞩目的热销爆款,带动小鹏汽车的总交付量在三季度同比和环比都取得远高于行业的高速增长,形成我们战略和组织调整后的第一个销量拐点。”他预期,第三季度起,小鹏汽车在销量、口碑等方面将重回头部。

图片

 

但重回头部何其艰难?要知道,单4月理想汽车销售2.5万辆,相当小鹏汽车前4个月销量总和。而后起之秀的哪吒、埃安、零跑霸榜前4名。

但就目前销量数据来看,小鹏汽车除了P7外,其他已上市的4款车型销量均无亮点。数据显示,2023年1-4月,小鹏P7、P5、G3、G9四款车销量分别为1万辆、7174辆、2619辆、5106万辆。

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强调,“G6的月销量达到P7销量的两倍是合格水平。”

也就是说,G6肩负着小鹏汽车销量重任。不过,小鹏G6直接对标Model Y,而在该级别新能源SUV市场,除Model Y这一强劲对手外,还有飞凡R7、深蓝S7等多款车型。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SUV细分市场,小鹏能否凭借G6逆风翻盘,只待市场给出答案。

王凤英面临“大考”

去年下半年起,由于G9冲高失利、销售渠道内耗、内部管理混乱等多重因素,导致小鹏汽车销量急转直下。

痛定思痛后的小鹏大刀阔斧进行架构调整。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的同时,请来汽车界“铁娘子”王凤英坐镇,全面负责产品规划与销售服务体系。

在王凤英的主导下,小鹏汽车已完成营销体系变革。将小鹏汽车贸易公司和UDS两个渠道团队完成合并;并将全国两大渠道的销售大区撤除,调整为小区制。至此,小鹏渠道内耗问题得以解决。

一季度业绩会上何小鹏表示,目前小鹏已完成了渠道的扁平化管理,建立了对于前线需求响应更快的中台。未来,将对现有销售网络进行优胜劣汰,提升渠道的整体作战能力。在提高一二线城市销售网络效率的同时,将在三四线城市引入更多优秀的经销商合作伙伴,以支撑小鹏未来几年在15-35万元主销价位段的产品布局和销量目标。

也就说,小鹏汽车未来将聚焦15-35万主销市场。而这一战略转变与王凤英不无相关,在其主导下P7i精简SKU突出智能化标签。

在加入小鹏汽车之前,王凤英就曾指出小鹏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清晰的主干品类,容易造成消费者认知模糊。第二,小鹏的智能特性不够聚焦,未能形成壁垒和差异,难以建立消费者认知。

诚然,小鹏汽车产品线过于混乱,一直被外界诟病。从产品布局不难看出,小鹏产品上攻高端,下探中低端。

除此以外,王凤英在推动G6上市同样起着积极作用。在外界看来,G6的定价、发布策略由此变得尤为重要,也将是验证王凤英的战略思维的一次大考。

彼时,在加入小鹏汽车之初,王凤英表示,“加入小鹏,不仅是我个人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转变,也是让我在产业链更庞杂、更具互联网思维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去实践、论证和升级自己战略思维的一次重要机会。”

本文系作者 启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