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在这份榜单中国榜前二十中,赫然有2位医药领域的企业家入围,分别是爱尔眼科的陈邦,以及智飞生物的蒋仁生家族,财富值均为1700亿元人民币,并列排名中国榜第20位。

与陈邦新晋医药首富相反,爱尔眼科(300015.SZ)却一直频现医患纠纷。

患者公开反映信

医患频现

就在几天前,微博用户“幽灵满世界彩虹”的爱尔眼科前员工在微博上控诉爱尔眼科,当年赶上公司要完成年创亿元收入任务,在领导的动员下,在本院做了全飞秒屈光手术。在术后视力反下降。该员工在控诉中表示,爱尔眼科为了冲刺业绩,动员员工和亲属以及社会资源做屈光手术,称其为自己选择了最不合适的手术方式。

更早些时候,2020年末,武汉抗疫英雄、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通过微博公开自己在爱尔眼科治疗眼疾的遭遇,为其选择了花销更贵的白内障治疗,而不是进行价格更低的视网膜激光手术。

据裁判文书网数据显示,自2014年到2020年,有75起因爱尔眼科治疗过失导致患者失明的医疗损害相关案件。这一数据还是走医疗鉴定程序的数字,根据中国医疗纠纷现状,因没有拿到证据,或者不懂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的实际患者数量会更多。

与爱尔眼科前员工相似的,2018年1月16日,刘某到葫芦岛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就诊,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落后收入院,实施左眼行玻切手术,注硅油晶体植入。由于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爱尔眼科未能及时发现,导致硅油不能取出,失去再次治疗机会。经锦州辽希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刘某左眼外伤现盲目5级,评定为八级伤残。

受理法院一审认为,患者刘某在葫芦岛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经葫芦岛市医学会鉴定,爱尔眼科医疗活动构成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故需对患者的经济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爱尔眼科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目前其医疗网络已遍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欧洲、美国、东南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眼科连锁医疗机构。

爱尔所处的是眼科市场。据《国民视觉健康》统计,我国2020年近视人口约7亿人,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一。其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近视率分别为25%、70%、85%,近视率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据中华医学会数据统计,我国60-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

可以说,我国近视人数不断增长,叠加老龄化趋势下的眼疾增加,给眼科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这不禁让人犯疑了,作为国内第一家IPO上市的医疗机构,且稳坐眼科医院市值第一的爱尔眼科,实力如此之强为何还会造成如此多的“医疗事故”。爱尔眼科到底怎么了?

疯狂扩张

爱尔眼科官网显示,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是中国及全球范围医院规模和医疗能力的眼科医疗集团,覆盖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眼科医院及中心数量达600余家,其中中国内地500余家、中国香港7家、美国1家、欧洲80余家,东南亚12家,中国内地年门诊量超1000万人次。

源自国内眼科医疗的前景,爱尔眼科的经营业绩稳步上扬,2016年-2019年,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2016年-2019年,爱尔眼科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2009年上市至今,其股价涨幅接近80倍,被公认为高成长股之一。爱尔眼科董事长、实控人陈邦,也凭借在最近一年里财富快速增长192%,达到1700亿元,位列医药行业的第一。

但在陈邦眼里,“公司的扩张速度还是有点慢。

“实际上,爱尔眼科的发展和莆田系‘老军医’体系越来越像,专注在妇科、皮肤科、眼科等不受公立医院重视的科目上。”一位专业人士说道。正是由于专注于眼科这一单一市场,国内近视率提升带来的视光及屈光业务增长、老龄化带来的白内障等眼科疾病治疗需求的增长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改善性需求,爱尔眼科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

2020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02亿元,同比增长47.55%;实现扣非净利润10.02亿元,首次突破单季10亿元大关,同比大增85%。这一成绩超过A股约九成上市公司去年全年净利润。

2020年12月31日,爱尔眼科股价上涨1.41%,收盘74.89元/股,来到上市11年多来的最高点。2020年,爱尔眼科股价整体上涨147%,市值突破3087亿元,位列创业板第四。

2009年上市以来,爱尔眼科通过在全国各地新建、投资连锁医院,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大,网点覆盖了全国多个省市,下沉至县。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以来,爱尔眼科接连收购国内诸多地区的眼科医院部分股权。2019年上半年,爱尔眼科再次完善分级连锁体系,分别收购或新建了湘潭仁和、普洱爱尔等13家医院及9个门诊部或诊所。

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爱尔眼科很像是‘莆田系’的翻版,除了知名度不如“莆田系”之外,其他基本如出一辙。”

据爱尔眼科的财务报告来看,其毛利率也是高到惊人,近10年,爱尔眼科的毛利率长期在44%-55%之间。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自身风险114项,其中包括不正当竞争、民间借贷;眼科的周边风险高达810项,其旗下多省多家医院被起诉。

作为一家企业,无论是在规模化还是在资本市场上,爱尔眼科无疑都是成功的。但是,作为一家医疗机构,医患问题频繁,爱尔眼科显然是有很大问题的。

资本竞逐

虽然眼科也属于医疗机构,但当下眼科最主要的病患人群为近视患者(验光配镜、激光治疗)和白内障人群,在需求等级上偏弱,疫情期间眼科行业的患者入诊数量大幅度下降。一年前的电话会议,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提出了“全年30%业绩增长预期不变,公司管理层有信心化危为机,逆势而上”。

2009年,爱尔眼科成为第一批在创业板上市的28家上市公司之一。上市至今,爱尔眼科的股价涨幅达到了30倍,是创业板名副其实的大牛股。从2009年上市到2019年,爱尔眼科的营收从6.06亿元增长至99.9亿元,增长了15.49倍;归母净利润从0.92亿元增长至13.79亿元,增长了13.99倍。营收、净利润呈现出了同步增长的漂亮曲线。而其市值,相比刚上市时的69亿元,也已经涨了近40倍。

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爱尔眼科于2014年联合专业的投资机构成立并购基金,利用并购基金从体系外新建或收购眼科医院。自2014年到2020年,爱尔眼科成立了湖南中钰、深圳爱尔等8只并购基金。2014年至2017年,爱尔眼科累计通过基金并购医院数量超120家,平均每年新增40家。

此外,爱尔眼科还主要通过产业资本孵化体外医院。2014年,爱尔眼科引进中钰资本等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基金,以LP出资形式建立新院,占股9.8%至19%之间,在全国布点眼科医院,培育后置入上市公司体系。

也正因为此,爱尔眼科备受资本追捧。其十大流通股股东中,高瓴资本、淡马锡、易方达都榜上有名,它也是易方达明星基金经理张坤的重仓股之一。

作为爱尔眼科的创始人,陈邦没有任何医疗相关专业背景。对于陈邦来说,爱尔眼科更多是其在资本市场甚至是问鼎富豪榜的工具。在爱尔眼科近十年来的高速扩张的背景下,他依然能坦言“公司的扩张速度还是有点慢。”

上市公司要业绩增长,分摊到旗下公司就是要营收。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营收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增加业务量和提高“客单价”。这其实也就是爱尔眼科医患纠纷不断的深层原因。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医生属于权威,所以在增加“客单价”上的,并无明确的指正。但就抗“疫”医生艾芬和爱尔眼科前员工这类相对专业的人员控诉中,爱尔眼科确实存在为了增加“客单价”而过度医疗的嫌疑。

对于医患纠纷,2020年12月的一次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陈邦亦表示: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医疗纠纷并非医疗事故,纠纷是沟通问题或服务质量引起的,可能态度好一些就没事,所以服务无止境。

不断跑马圈地下,爱尔眼科的业绩增长迅速。“一路高歌”的狂奔速度背后,并非没有隐患。并购及新设医院是爱尔眼科扩张规模的重要方式,但在规模得到快速扩张的同时,如何加强旗下医院管理是爱尔眼科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爱尔眼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医疗纠纷事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爱尔眼科并购的步伐迈得太快,导致管理跟不上。”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就一指针见血指出其问题。

可以说,爱尔眼科下一步必须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否则医患纠纷过多将会对爱尔眼科形成致命的打击。

不得不说,无论是近年来的毛利率水平或是企业规模扩张上,作为一家企业,爱尔眼科都是极其成功的。

2021年2月18日,爱尔眼科达到最高点,92.69元,随后,受到医患纠纷等因素影响,其股价一路下滑,截至2021年3月5日,报收62.80元,短短半个月内,其跌幅超过32%。

原文作者:陈启和
编辑: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