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业绩好看,产品提价是终极大招。

10月12日,国内调料品行业龙头海天味业宣布,调整部分产品出厂价,幅度为3%-7%,新价格将于2021年10月25日开始实施。

提价的根本原因,是海天味业二季度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创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度业绩下降。而资本市场对于调味品整体利润偏低这一状况早已心生不满,为了追求更高市值,海天味业只能从提价方面入手。

事实上,随着国内调味品市场进入平稳增长期,行业竞争却持续加剧,海天味业近期业绩持续承压。

虽然提价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公司利润,但此举根本上难以解决问题,还可能造成一部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流失。

旗下产品再次提价

事实上,海天味业旗下产品提价早有风声。

今年9月24日,有消息就指出,海天味业或针对酱油、蚝油等部分产品提价5%左右。

虽然在9月27日,海天味业针对涨价传言发布澄清公告表示,“调价计划尚未确定”,但资本市场早已对此消息“弹冠相庆”。

从9月23日开始,海天味业股价连续多个交易日飘红,股价上涨仅30%。

而就在10月12日,海天味业产品提价的决定终于落地:自10月25日起,调整部分产品出厂价,幅度为3%-7%。

对于提价的理由,海天味业在公告中表示,鉴于产品主要原材物料、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为了更好地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经公司研究决定,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

说到底,海天味业此举是将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透过产品提价转嫁给消费者。

资料显示,海天味业曾在2010年-2017年间,多次对旗下产品进行提价。而此期间,海天味业基本上每两年提价一次。提价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比如2012年的提价,就带来了2013年公司毛利率的大幅提升。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17年1月,彼时海天味业对公司多数产品提价约5%。也就是说,本次提价是海天味业时隔近五年后的另一次大动作。

虽然此次提价的效果还有待观察,但作为调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海天味业的提价动作,在行业中绝对有指示效果。有分析就指出,在海天味业对旗下产品进行提价后,其他企业或纷纷效仿。

业绩承压,提价成必然

海天味业此次提价,有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公司业绩出现疲态了。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为123.32亿元,同比增长6.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53亿元,同比增长了3.07%;扣非净利润为32.50亿元,仅增长了2.67%。

要知道,自2014年上市以来,海天味业的收入增速一直维持在15%左右,利润增速更是保持在20%左右。而此数据来看,2021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的业绩增速已经下降至上市以来的新低。

而从单季度来看,今年二季度,海天味业营业收入为51.74亿元,同比下滑9.39%;归母净利润为13.99亿元,同比下滑14.68%;扣非净利润更是下滑15%至13.55亿元。

这是海天味业自上市以来,首次面对单季度业绩下滑的局面。

分产品来看,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旗下的酱油、蚝油、调味酱的收入分别为70.16亿元、21.30亿元、14.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84%、6.62%、6.96%,跟往年相比,疲态尽显。

对此,海天味业在半年报中称,今年上半年,公司在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方面,都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公司利润受到严重挤压。

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仅为2.54亿元,创下近五年最低水平,较去年同期的5.70亿元,减少了八成以上。

由此可见,海天味业此次提价,显然是出于提振经营业绩的目的。

提价或影响其多元化布局

不过,现实情况是,传统调味品市场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产品销售已接近行业天花板。

尤其是海天味业的主打产品——酱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全国酱油的需求总量为929万吨,2015年冲高至1000万吨后震荡回落,2020年需求量仅为686万吨,较2014年下降了26%。

而面对这一局面,海天味业尝试了多元化布局,醋、鸡精、味精、料酒,甚至火锅底料、食用油、大米等品类,纷纷被列入海天味业的业务表之中。

其中,料酒和火锅底料,是海天味业的主打方向。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料酒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4.3亿元。

根据中协会上半年数据显示,国内料酒的静态市场规模在70-80亿元,远期或增长至400亿元左右。这无疑为海天味业提供了很大的市场想象。

火锅底料的增长空间同样巨大。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火锅调味品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31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9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06%,预计2021年将达到643亿元。

不过,从上半年营收结构来看,海天味业的多元化进程还有待加强。

在2021年半年报中,海天味业这些“其他业务”的营业收入仅有11.25亿元。虽然同比增长了13.44%,是所有业务中增长最快的,不过,营收占比也是最小,仅有9.57%。

在新业务布局的关键阶段,海天味业作为“后来者”,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新领域,本就没有多大的竞争优势。而此时海天味业要对这部分产品进行提价,显然不是很好的决定。

原文作者:梁华梁
编辑: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