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中国人的思维里,知识和金钱天生就有鸿沟。尽管当代中国历经几番经济大潮洗礼后,知识经济已经俨然成了热词,不少知识份子乃至知识贩子都赚到了一大桶金。
但是,知识和金钱之间的鸿沟依然若隐若现地就在那里。至少对于中国第一的问答社区网站“知乎”来说,还需要加倍努力去抹平这一层鸿沟。
1.知乎IPO,久等了
3月5日,知乎终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计划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这个消息对于创投圈来说,真是久等了。知乎要上市的传闻,从2016年底就隐约有人提,此后几年相关的传闻不断,如今终于靴子落地。
作为国内最大的问答社区,知乎的价值显而易见。
它未见得笼络了国内真正的知识精英,也不像新浪微博那样有诸多的明星大腕加持,更非是舆论的发酵场。
但知乎尽管未必拥有真正的顶层知识分子,却笼络了最多的对新知感兴趣以及有好奇心的人;
它尽管也并非舆论的发酵场,然而一旦有新闻在这里发酵,却往往就是大事,比如魏则西事件,于是,知乎尽管不是舆论场,却成为了重视舆论的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公关领域。
创投圈前些年有句话叫做,得中产者得天下。知乎的使用者们,堪称知识领域里的“知识中产”,超过4000万的内容创作者傲视同侪,覆盖到的用户数以亿计。
而且很多人不仅用知乎来满足求知欲,还用它来杀时间。就拿笔者办公室的一位同事而言,别人刷抖音,复旦毕业的他却是“刷知乎”,甚至办公电脑的主业都是知乎,似乎这样比较与众不同。
有大把流量,有实打实的忠实用户,互联网公司的底层成功逻辑,知乎一样都不缺。
而且它还拥有资本大佬的加持,包括创新工场、腾讯、快手、百度和今日资本等均已入股。IPO前,周源持有知乎8.2%的股权,并拥有46.6%的投票权。创新工场、腾讯和快手分别持股13.1%、12.3%和8.3%。
知乎并非巨头,但没有哪个互联网巨头愿意放弃这样的舆论阵地,据一位接近知乎的人士透露,包括腾讯和百度在融资的过程中,对知乎的估值均“宽打三分”,要知道巨头们在投融资场上都是绝对的王者,这种“宽”的情况其实也不那么多的。
谁也无法忽视这样一个不是舆论场却胜似舆论场的工具。
对于这样的知乎来说,2021年才提交IPO申请,在很多人看来都显得实在太晚了。
但知乎有知乎的无奈。
2.最朴素的流量变现似乎不那么适合知乎
根据招股书,截至2020年12月31日,知乎累计拥有4310万内容创作者,已共享3.53亿条内容,其中包括3.15亿个问答。知乎上的内容覆盖超过1000多个垂直领域和超过51.7万个话题。
据第三方调研机构CIC的调查,就2020年平均移动月活用户和收入而言,知乎是中国最大的问答式在线社区,也是中国前五大综合在线内容社区之一。
但知乎也有知乎的尴尬,那就是传统的流量变现手段似乎跟知乎有些先天不合。
在知乎上搜索“知乎靠什么赚钱”,这是一个冷门问题,但最高赞也有300多。
该答主列举了一些知乎变现的手段,包括广告,出版物,付费问答,收费消费问卷,还有B2B。
在不计算知乎成功孵化的其他项目带来收益的情况下,这确实几乎就是知乎变现的全部手段了。
但尴尬的是——
这就是前文提到的鸿沟所在。
“知乎上的广告我不会点,而且知乎上的用户很多都像我,对软文什么的免疫力也很强大。”一位使用了知乎7年的老用户告诉氢财经,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知乎跟广告搭在一起怪怪的。
反观国内其他的公众平台,哪一个不是大把的广告,人们也不以为怪。知乎的“知识”属性固然为它带来了光环,但却也给盈利带来了莫大的障碍。
互联网企业不盈利是常情,但对于知乎来说,很尴尬的是,它是一家“老”网站,至今已经运营十年。而根据招股书,去年知乎净亏损5.18亿元。
10年了,不仅不赚钱,且还处于烧钱补贴的阶段。这不禁使人产生疑问,知乎的盈利是不是遥遥无期?这种模式是否根本不可能带来盈利?
国内的问答社区颇有几个知乎的友商,有的比它做的还早,只是没那么专精,还有的压根就是模仿它。在这里为了避免争议,其中两个巨头做的两款产品笔者就不具名了,但这两款产品一个奄奄一息,一个已经处于半关停状态,曾经疯狂的知识补贴也已成明日黄花。
知乎已经这么难盈利了,但它某种程度上已经是知识问答社区里面生存状况最好的了。这从反面又加剧了资本圈对知乎问答模式盈利难度的质疑。
都说面壁十年图破壁,知乎已经叩响了纽交所的大门,但“破壁”依然遥遥无期。
3.两难!为了出圈导致“内容庸俗化”
过去的三年中,知乎投入了大笔的营销费用,这也是导致它连年亏损的原因所在。
营销是为了扩大用户数量,是为了出圈。
但是要出圈,就要有相应的内容配合,于是知乎最为骄傲的内容受到了连累。
“软文、编故事的、标题党是知乎三大毒瘤。”一位知乎2万多粉的答主称,现在已经很少上知乎,因为它变得不再纯粹。“以前的知乎社区真的是一个非常纯粹的知识社区,但现在很多人,包括一些老答主的答案后面,都能嗅到一股子钱味,这点我很不欣赏,但无法改变,所以就再见吧。”
内容要做到全民化,某种意义上必须实现庸俗化,即使是金庸小说,也曾经被主流文学圈口诛笔伐。知乎要不断扩大影响力,就必须在内容层面做出一定的妥协。
尽管是用户产生内容的网站,但营销力度的大小事实上决定了内容的深度和调性,这是一个颇有讽刺意味的逻辑。
是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还是要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暴发户,这是知乎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并非是上市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