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物流企业传出IPO的消息密集,继京东物流和安能物流之后,又一家物流企业行将上市。
日前,海尔集团旗下的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日日顺”)申请创业板IPO获深交所受理,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27.7亿元。资金将用于建设智能物流中心、仓储设备智能化、物流信息系统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最后一公里”网络触点建设及自营运力提升等项目。
根据招股书,日日顺上海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6.4%,系公司控股股东,海尔集团间接控制日日顺上海投资有限公司,系公司实际控制人。而阿里系是日日顺的第二大股东,占股29.06%。
收入高度依赖关联交易
2000年,日日顺最早由海尔集团和海尔国际贸易出资设立,当时名为青岛海尔物流储运。海尔系、阿里系两大巨头加持,日日顺近年来的营收和利润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日日顺营收分别为95.9亿元、103.5亿元和140.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亿元、2.7亿元、4.2亿元。
但是,日日顺来自两大股东的关联交易,超过了其营收的半壁江山。
2018—2020年,公司来自海尔系的营收分别为36.88亿元、43.49亿元和46.50亿元,占比分别为38.48%、42.03%和 33.13%,毛利贡献占比分别为29.77%、44.99%和41.48%;来自阿里系公司的收入分别为19.53亿元、21.13亿元、22.18亿元,占比分别为20.37%、20.42%和15.80%,毛利贡献占比分别为21.03%、22.57%和21.36%。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日日顺对于两大股东的依赖明显。
尽管不像京东物流那么名气大,但日日顺确实是行业老兵,日日顺的前身是海尔集团出资设立的青岛海尔物流储运,一直以来,日日顺是海尔集团内部的物流部门。
但2017-2018年,日日顺进行了增资扩股,将淘宝控股引入为投资人,也由此开启了它的独立上市之路。
2018年8月,海尔智家将日日顺自其合并报表范围剥离。
2020年7月,日日顺公司整体变为股份公司,开启上市进程。
对于营收和利润严重依赖前两大股东,日日顺回应称,公司将在合理范围内继续与阿里系及海尔系合作,但未来将持续开拓社会化业务,保证社会化业务增速,降低与关联公司合作的依赖性。
而据行业观察家许一珩称,如果日日顺仅仅作为海尔集团内部的物流板块,那么收入结构单一并没有问题。但是既然开启了独立上市进程,市场就肯定会审视它“独立”的能力和性质,“现在的收入和利润构成里面来自阿里的这一块到底能维持多久?如果阿里在上市之后退出或淡化,那么日日顺的收入和利润可能会受到重大影响。”
据招股书,截至2020年末,日日顺连接了916座仓库、超过10万辆车辆以及超过6000个贴近终端消费者的网点,可为全国将近3000个区县提供末端用户送装一体服务,区县覆盖比例可达99%。这一模式看其物流能力非常强,但日日顺的仓储资源主要通过租赁方式取得,运力资源、网点服务资源主要通过采购第三方车队、司机、网点的服务获得,这一模式让公司的仓储资源、运力资源、网点服务充满分散性和不确定性。
曾签署众多约束性合资经营条款
一般的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或者说实控人对公司拥有控制权。但是在日日顺,海尔和阿里谁的嗓门比较大是个令人费解的问题。
在引入淘宝控股时,日日顺和各股东签署了排他性的合资经营条款,为公司相关股东设置了增资限制和优先认购权、股权转让限制、优先购买权、共同出售权、反摊薄保护、首次合格公开发行决定权、董事委派权、分红权、回购权等股东特殊权利。
根据约定,日日顺有任何股权层面的变化,都须获得阿里的书面同意,这个约定凌驾于董事会决议之上,阿里堵死了其它股东任何有关股权或股权相关权益的变化可能。
且根据约定,日日顺与股东签署了五年不上市的回购股权条款,也即对赌。
日日顺对此称称,2020年7月,各股东之间签署《发起人协议》后,上述《合资经营合同》自股改之日起终止。
这份合同的终止很可能是因为一些条款不符合A股相关规则。但此后日日顺又和股东签署了补充协议,其中又约定了公司变更为股份公司后的股东特殊权利的恢复安排,仍以对赌公司上市为核心。
而根据招股书,日日还存在与关联方开展金融服务,通过关联方外部借款,与关联方之间进行商标转让、向关联方转让子公司股权等事项。
从财务和管理层面,日日顺的“独立”都显得不太名副其实,阿里系的投资目的有多少是等待上市之后的财务回报令人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