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北京首轮集中供地拍卖收官,而绿城中国成最大赢家,耗资近百亿元、拿下三宗地块。
在这场行业寒冬之中,各家房企的首要任务都是“活下去”,纷纷缩减开支。绿城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仍然大手笔拿地。
而就在近期,绿城中国公告称,拟额外发行1.5亿美元优先票据,用于现有债务再融资。
一边拿地一边融资,同时还在持续地赎回永续债,绿城中国仰仗的,正是其国企背景带来的融资便利。
规模野心不减,大手笔拿地
2月18日,2022年北京首轮集中供地拍卖收官。
这轮土拍的主角,自然是央企和国企地产公司。
而主角中的主角,是绿城中国。
相关信息显示,在本轮土拍中,绿城中国先后以43.47亿元、40.17亿元、14.76亿元入手朝阳区崔各庄地块、石景山刘娘府地块、亦庄新城地块,共耗资98.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绿城中国就以104亿元的权益拿地金额,位列房企拿地排行榜第一。
由此看来,2022年以来,绿城中国就一直保持着大举拿地的势头。
绿城中国如此迫切拿地,其原因还要追溯到2020年初的业绩会上。
彼时,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表示,“到2025年要达到销售规模5000亿元,其中传统房地产开发部分要实现3500亿元,轻资产部分要实现1500亿元”。
也就是说,规模扩张的野心,支撑着绿城中国大举拿地的这份热情。
而在2021年,即便正值房地产行业寒冬,绿城中国却依然实现权益拿地金额969亿元,在拿地排行榜中位列第6位。
正如张亚东此前说过的,“绿城最大的难题是没有货卖”。
而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绿城中国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为3509亿元,同比增长约21%。如此表现,在其他房企销售普遍低迷的衬托下,显得异常亮眼。
可以说,绿城中国的大举拿地,很好地刺激了其规模扩张。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绿城中国的拿地销售比高达66.88%,较40%的“红线”,超标 26.88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绿城中国的这份拿地热情,同时也暗藏风险。
资产负债率高企,持续赎回永续债
绿城中国大举拿地、积极规模扩张,势必会引发负债规模的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绿城中国的总资产为4801亿元,负债总额为390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1.33%,
而在2019年底和2020年底,该数据分别为79.48%、79.58%。
不过,值得一提是,虽然负债规模在不断增加,但是绿城中国的“三道红线”却表现不俗。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绿城中国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3.5%,净负债率为75.2%,现金短债比为2.01。依照“三线四档”融资新规,绿城中国有一项超阈值,位于“黄档”行列。
而绿城中国有如此表现,永续债“功不可没”。
永续债虽然是“债”,但是却可以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房企发行再多的永续债,并不会增加其负债规模,这就有利于其调整负债指标。
从数据方面来看,绿城中国的永续债规模一直居于高位,高峰期高达212.29亿元。
而截至2021年上半年,绿城中国的永续债规模为185.37亿元。
但是,永续债也有弊端,就是融资成本高,会严重侵蚀房企的利润空间。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绿城中国永续债的加权平均利率为6.60%,而同期其总借贷加权平均利息成本为4.6%。
另外,2021年上半年,绿城中国的归母净利润是17.69亿元,而同期有关永续债的分派利润为6.5亿元。
也就是说,绿城中国光是为其永续债支付的利息,就占其归母净利润的三分之一。
不过,如今的绿城中国,正在着力于缩减永续债的规模。
2月9日,绿城中国公告称,赎回公司全资子公司2019年发行的5亿美元永续债。
事实上,自去年上半年以来,绿城中国不断赎回永续债,已经达百亿规模。
截至目前,绿城中国的永续债规模已经降至四五十亿元左右。
按照绿城中国的计划,其将于2023年赎回全部永续债。
如此看来,绿城中国也不堪永续债的“压榨”了。
仰仗国企背景,频频发债融资
一边大手笔拿地,一边又持续赎回永续债,绿城中国手上的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花出去了。
这在一众其他房企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要知道,如今正值房地产行业寒冬,各家房企都勒紧了裤腰带,拼了命要“活下去”。
但绿城中国花钱的势头,貌似却丝毫不受影响。
究其原因,绿城中国还是在融资方面“底气十足”。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绿城中国录得的融资活动现金流金额高达307.4亿元。也就是说,短短半年时间,绿城中国靠融资就获得了300亿元的现金。
而在进入2022年以来,绿城中国的融资表现依旧活跃。
就在2月18日,绿城中国公告称,拟发行1.5亿美元4.7%的额外优先票据,用于现有债务再融资。
而在此之前的2月16日,绿城中国公告称,拟发行10亿元的公司债券。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绿城中国就曾宣布发行规模上限26亿元的202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和4亿美元2025年到期增信债券。
这两笔融资合计约51亿元。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绿城中国1月融资总额是所有典型房企中最高的,甚至超过了碧桂园、万科等头部企业。
而且,绿城中国在1月的发债平均利率只有3%,是一众房企之中融资成本第二低的房企。
标普同样“肯定”了绿城中国的融资能力,称“绿城中国继续获得再融资将支持其稳定的业务,并为未来几个月艰难的房地产销售前景提供缓冲”。
这主要与绿城中国的国企背景有关。
自中交集团成为公司的大股东后,绿城中国便获得充分的资本优势,融资成本降至4.6%的行业超低位。
也就是说,绿城中国之所以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大手笔拿地、赎回永续债,完全仰仗于其国企背景带来的融资便利。
背靠大树,绿城中国激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