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

在远洋集团发布的年报中,其对刚刚过去的一年这样描述道:202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跌宕起伏,行业从业者经历了艰难、漫长的一年,房企暴雷、客户观望、销售下滑、融资艰难等因素间互相负向反馈,形式循环恶化。

这字里行间无一不充满了一个房企对去年一年在寒冬笼罩下的叹息与辛酸。

即便进入了新的一年,寒冬的余寒仍旧未退散。

在一众房企发布的年报中,业绩下滑已经屡见不鲜,而远洋集团恰在其列。营收与利润的双下滑,盈利的由盈转亏,毛利率下探至个位数,无一不透露着被寒冬过境后留下的疮痍。

而除了业绩的下滑,远洋集团流动性也持续收紧。

短债难以覆盖,资产负债率上升,利息的延期,都是如今公司需要面对的问题。

寒冬渐入尾声,在其他房企试图弯道超车的阶段,身为央企的远洋集团要如何才能不被落下?

 

业绩由盈转亏,毛利率下探至个位数

3月末,远洋集团发布了2022财年业绩报。

报告显示,公司在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为461.27亿元,同比下降28.20%;归属母公司净亏损159.30亿元,去年同期净利为27.2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整体来看,远洋集团去年是营利双降的,且陷入了亏损。

对于业绩的下滑,公司表示:主要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及疫情持续。导致营业额及毛利率下降,并对物业项目计提的减值准备增加;分得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业绩下滑;人民币贬值造成汇兑亏损。

实际上,在去年行业寒冬的持续下,房企都很难交出一份喜人的答卷,业绩下滑成为了行业的普遍现象。

就目前发布了业绩报及预计业绩的房企来说,规模的下滑已经屡见不鲜,利润录得亏损更是习以为常。

规模上,由于去年行业下行,超千亿的房企已经减少了一半,仅剩20家。

销售上,TOP100的房企累计业绩规模同比降低41.6%。

这种情况下,包括不少民企碧桂园、新城控股等在内,和有央企、国企背景的华侨城 A、大悦城、首开股份在内都在业绩下滑的列表中。

这样对比,远洋集团的业绩双降似乎也就不那么显眼了?

但业绩虽然能在一众表现不佳的房企中不突出,那降至个位数的毛利率在行业中就有些扎眼了。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远洋集团的毛利率分别为24.52%、20.01%、20.07%、18.50%、17.52%、5.15%。可以看出整体下滑趋势明显,2022年毛利率创新低。

要说房企的核心盈利能力下滑如今也是普遍现象,但毛利率下滑到个位数的却没那么多,只能说远洋集团的核心盈利能力堪忧。

 

成本挤压利润,投资或也影响了业绩?

其实,在远洋集团指出的几个业绩下滑的原因中,年报都有明显披露。

财报显示,当期分占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的业绩均转盈为亏,远洋集团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了 51.5 亿,以及人民币贬值造成汇兑亏损 11.78 亿元,对远洋集团的利润造成了侵蚀。

其中,远洋集团确认了瑞喜集团及子公司远洋资本分享联营公司亏损为 7.71 亿元,权益有关账目金额为 19.21 亿元。但审计师并未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不过,除了远洋集团自己解释的几个业绩下滑原因外,业内也有猜测其投资的公司亏损或也拖累了业绩。

3月29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2022年收入372.64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亏损为275.81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那么中国华融与远洋集团什么关系呢?

据悉,中国华融2015年上市前,远洋集团就成为了其战略投资者,持有中国华融2.06%的股份。

然而,中国华融的股价已经从刚上市时2.7港元/股的价格下探至如今的0.44港元/股的价格。

这样的情况,业内猜测中国华融对远洋集团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拖累。

虽说以上原因或多或少都会对远洋集团的业绩造成一定影响,但经《氢财经》观察,成本支出对远洋集团的利润侵占依旧不小。

数据显示,2022年远洋集团的销售成本高达437.5亿元,与461.3亿元的营收规模近乎持平。相比之下,往年两者之间都会有100亿元左右的差距,可见今年销售成本对利润的侵蚀明显更加严重。

要知道,在去年行业下行的背景下,房企纷纷降本增效,但远洋集团的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却从16.65亿元升至18.03亿元,为近七年最高。

而财务费用更是高达30.66亿元,创了历史新高。公司对此表示:由于年内公司获取融资成本上升,总利息开支上升至50.64亿元。

当然,财务费用的走高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毕竟在房企都需要各种融资保证资金流的背景下,利息支出与手续费必然会增加,更别提其中还有公司提到的汇兑损失。

 

偿债风险增加,流动性收紧

相比业绩的下滑,公司的流动性越加紧张才是更需要注意的。

年报显示,远洋集团2022年的负债规模有所下降,从2021年的2048.05亿元下降至1981.86亿元。

负债规模的下降,代表着公司负债优化的表现,但是,负债降低的同时,远洋集团的总资产也从2812.52亿元下降至2460.72亿元,下滑幅度明显大于负债。

而这也导致,远洋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的72.82%上升至80.54%。

另外,公司的短债规模也在攀升。

数据显示,2022年远洋集团的短期借款为380.92亿元,同比增长104.05%,翻了一倍还多。

相比之下,同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46.23亿元,不能完全覆盖短债规模,且存在近334亿元的资金缺口。

另外,远洋集团一年内到期的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尚有75.23亿元,这无疑又增添了公司的偿债风险。

同时,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从-79.44亿元下探至-155.29亿元,这使得公司的现金流动性更加收紧。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三个月内,远洋集团已经被强制执行和冻结财产6.29亿元。

实际上,就在业绩公布的当天,惠誉将远洋集团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从“BB”下调至“B+”,并将其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B”下调至“B+”,回收率评级为“RR4”。惠誉还将远洋集团6亿美元的次级永续债评级从“B+”下调至“B-”,回收率评级为“RR6”。所有评级均仍处于负面评级观察状态(RWN)。

惠誉进一步表示:评级下调反映出远洋集团财务灵活性的降低。该公司最近决定递延支付其6亿美元的次级永续证券的利息,这表明该公司的流动性弱于惠誉此前的预期,尽管过去一年进行了几次资产处置。

惠誉认为,该公司的再融资风险(尤其是2024年到期的资本市场债务)已经增加。

如今寒冬渐入尾声,政策松动融资难度降低。远洋集团在流动性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不知能否赶上这趟回暖的列车呢?

 

原文作者:南梁
编辑:邱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