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再次卷入食品安全风波。

近日,市场监管部门通报三只松鼠1批次开口松子过氧化值(以脂肪计)不符合规定,达到2.2g/100g,严重超出最大限量值0.50g/100g。

有行业专家称,过氧化值超标说明食品已变质,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对此,三只松鼠方面回应称,此次产品不合规系经销商运输环节未按包装标示要求存放所致,目前涉事产品已召回。

据氢财经了解,近几年三只松鼠多次曝出食品安全问题,而市场将其原因归咎于三只松鼠“代工+品牌”的经营模式。

此外,在经营层面上,三只松鼠已现疲态,近年来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为改变这一状况,三只松鼠连年加大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的投入,更加无力改变轻资产模式。

截至5月10日收盘,三只松鼠股价较91.59元的历史最高点下跌超40%,总市值蒸发超过150亿元。

屡涉食品安全问题,代工模式系主因

此次事件爆光后,三只松鼠的应对处理还算及时。

据三只松鼠表示,在早期得知抽检结果后,公司就快速展开调查,发现此事发生于产品的流通环节。对此,三只松鼠成立专项整改小组,组织对所有产品从生产到流通渠道的全面排查,并做出多项条整改措施。

三只松鼠还表示称,作为消费者信任的品牌,公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一系列行动看来,三只松鼠确实像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不过,经相关媒体梳理发现,三只松鼠近年来已多次涉食品安全问题,真是“错了就改,改完还犯”。

2016年2月,三只松鼠涉甜蜜素超标事件;同年5月,三只松鼠因在食品中添加药品等遭市场监管部门处罚。

2017年8月,三只松鼠一款开心果因霉菌超标1.8倍被市场监管部门通报;同年10月,三只松鼠再因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5万元。

2020年11月,市场监管部门通报三只松鼠的薯片丙烯酰胺过高,达到2000μg/kg,远超此前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750μg/kg。

这还只是市场监管部门通报的相关案件。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三只松鼠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更有近900条,包括食品中吃出各种“异物”,虫子、毛发、不明物体等。

频涉食品安全问题,三只松鼠的代工模式或为主因。

据了解,三只松鼠的“代工+品牌”模式,主要是其委托合作联盟工厂进行产品加工,然后对这些产品贴附“三只松鼠”的品牌标签进行销售。

按三只松鼠说法,对于坚果、果干等需要进行炒制、冻干等中间加工工艺的产品,公司授权合作联盟工厂收购标准化原材料,然后按公司要求进行中间工艺的生产加工。最终产品由三只松鼠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产品筛选及分装,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产品质量。

然而,事实证明三只松鼠的说法过于理想化,“代工+品牌”的经营模式根本上无法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同样是重度依赖代工模式的良品铺子,“鸡肉肠生蛆”、“鸡脖发霉”、“鸭锁骨有头发”等食品安全问题也屡次爆发。

三只松鼠还有自身的特点,作为一家完全发迹于互联网的网红休闲食品企业,三只松鼠从一开始就是用轻资产运营来规避重资产的经营风险。在短短数年时间,三只松鼠高速扩张,从网红零食成长为“国民零食第一股”,“代工+品牌”的经营模式功劳颇大。

但代工厂模式是存在高风险的,由于高速扩张的三只松鼠无法盯紧每个代工厂的每个生产环节,这势必将加剧其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

“增收不增利”,发力线下或难顾上游生产

三只松鼠并没有对上述问题坐视不理,资料显示,三只松鼠正在逐步建立自己的工厂。

但完全拜托代工模式显然是不现实的,三只松鼠或有加强上游生产领域管控的愿望,但下游销售渠道的建设显然更加迫切。

作为“国民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已多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

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三只松鼠营收分别为44.23亿元、55.54亿元、70.01亿元、101.7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37亿元、3.02亿元、3.04亿元、2.39亿元。

不难看出,在这4年时间里,三只松鼠的营收规模翻倍有余。依靠强大的互联网流量红利,三只松鼠在这期间把线上业务的年复合增长率做到了32.8%。2019年,其线上业务营收占总营收比例达到了97%。

但营收增长的同时,2016年-2019年三只松鼠的净利润增幅十分有限甚至出现下滑。

净利润表现不尽如人意,与三只松鼠的毛利率不断承压有很大的关系,2016年-2019年,三只松鼠的毛利率持续走低,分别为30.2%、28.92%、28.25%、27.8%。

究其原因,是因为近年来互联网流量红利正在消退。而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服务费一再提升,直接影响到三只松鼠的财表利润,

数据显示,2019年三只松鼠的营销费用高达22.98亿元,同比增长57%,销售费用率为22.6%。这也最终导致公司的净利润下滑幅度达21.43%。

或许是认识到这种状况的不利,2020年,三只松鼠开始加快布局线下渠道,以减少对线上互联网平台的过度依赖。

2020年,三只松鼠的营收回落到97.94亿元,但其销售费用也下降至17.1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降为17.48%。

最终,三只松鼠在2020年实现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25.94%。

但是,如果与侧重线下渠道建设的良品铺子相比,三只松鼠2020年的业绩还是有些许尴尬。2020年良品铺子营收78.94亿元,比三只松鼠少近20亿元,但其净利润达3.44亿元,比三只松鼠还多出4000万。

在2020年,三只松鼠才开始发力线下渠道建设,布局了不少线下门店,但这部分的营收也只占到总营收10%的量级。

由此可见,在线下渠道建设方面,三只松鼠能做的、必须做的还很多。

鉴于休闲零食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三只松鼠在维持线上规模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线下渠道建设。这就迫使三只松鼠维持营销费用的支出,同时加大线下门店的投入,这势必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由此可见,即使三只松鼠想加强上游生产环节的把控,大力整顿食品安全问题,也可能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

如何取舍,还得三只松鼠自己找到方法。

原文作者:梁华梁
编辑: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