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张磊的“亏钱大法”之下,蓝月亮迅速实现了占据洗衣液市场大半壁江山。

在去年蓝月亮上市后,伴随着蓝月亮一开始的股价,这个故事忽然被大肆传播开来。

不过这个故事蕴含的商业逻辑,是典型的顾头不顾腚

首先,商业的最终目的是赚钱,那么蓝月亮不趁产品具有一定稀缺性的时候赚钱,是不是违反常理?

按照高瓴鸡汤中的解释,低价是为了倾销吓阻后来者,那么好,后来者被吓到了吗?近10年间,走进哪一家超市,货架上没有十几种洗衣液品牌?

其实这段鸡汤故事,不是写给老百姓看的,更不是写给中小投资者看的,是写给高瓴和蓝月亮自嗨的。

一切为了上市

子曾经曰过:上市就业绩变脸,非奸即盗。

这话肯定有点绝对,但八九不离十。排除某些确属突发的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还是稳定的。反之,大部分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的原因,是由于上市之前脸上抹的粉太厚。

根据股吧、多个新闻客户端评论以及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蓝月亮上市之前,为了把业绩弄得好看些,往渠道压了很多货。

根据新浪财经报道,从今年内部实时数据来看,618天猫日化板块中,蓝月亮店铺综合销售,已经被威露士赶超。

图来自新浪财经,天猫618衣物清洁板块实时排行榜

 “蓝月亮确实是较早进入洗衣液领域的品牌,但这也导致它过于依赖线下渠道,导致线上线下打架,而在线上没有价格优势肯定就打不过友商。”广东一位资深日化从业者告诉花朵财经。

而在蓝月亮的公告中,对于上半年亏损4400万元的解释其中一条是,市面上出现了过剩的低价超,导致价格体系受到干扰,为了统一定价,不得不向客户(渠道)提供折扣,而折扣对毛利产生了9%的影响。

不管这个说法准确不准确,其实蓝月亮相当于是承认了对渠道的管控不力。

而在早先蓝月亮推出至尊系列产品时,有媒体曝光,员工为了完成业绩自己进货,后续又退货。

这样的现象有多少不得而知,但一年时间利润缩水了三个多亿,已经充分说明了蓝月亮内外存在的巨大问题。有业内人士反映称,蓝月亮的惯用手法就是压货,尤其是上市之前,压货是常态。

在前述高瓴的鸡汤故事里,蓝月亮早期靠“亏损”占领市场,这种说法真假难以考察,但其实高瓴恐怕也不在乎企业真正的盈亏,高瓴在乎的是上市。

曾经的行业领先者,愈发迟钝

曾经的蓝月亮趁着非典崛起,当时的洗手液产品是蓝月亮的重要创新,也靠着这个产品吃了若干年的红利。

但如今市场的洗手液产品日新月异,免洗洗手液,泡沫洗手液,儿童洗手液等产品层出不穷,然而蓝月亮的主要产品还是最早的那一款芦荟洗手液。

洗衣液市场也同样,蓝月亮是先发者,但如今洗衣凝珠和浓缩洗衣液大行其道,然而蓝月亮在这个新兴市场上落后于立白和奥妙等竞争对手。

曾经领先于行业的蓝月亮,如今瞠乎人后,而蓝月亮的常新方向是社区卫生服务,据称,罗秋平带领千人团队做社区到户卫生服务,但这一块业务一直亏损。

社区卫生服务明显是需要大量人力成本投入的领域,相比在传统强项的卫生用品上进行持续创新,孰优孰劣并不难判断,从商业上来看,罗秋平的举动无疑是奇怪的。但是放在资本市场上,似乎又是可以理解的,在鸡汤里做惯了主角的蓝月亮,也许还想成为新故事的主人翁。反正该吃到的红利已经吃到了——去年上市之前,蓝月亮进行突击分红,罗秋平收入17.3亿元,高瓴也分到了2.3亿元,至于上市之后,有多少韭菜被割了,那恐怕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原文作者:林卉
编辑: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