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国内保健品“一哥”汤臣倍健,发布了第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该季业绩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降幅在40%-60%之间;同时收入较去年同期也略有下降。

由于当时正值国庆长假的前夕,而随着股市的休市,资本市场对于此消息的反应也只得暂时“隐忍”下来。

果然,随着10月8日股市恢复交易,汤臣倍健毫无意外迎来了一场大跌,其收盘价最终为24.06元/股,较上一交易日下跌了14.8%。

而在下一个交易日,也就是10月11日,汤臣倍健继续下跌。

显然,市场投资者担心的是,不只是汤臣倍健三季度的业绩增长乏力。随着中国保健品行业自2013年以来增速放缓,汤臣倍健未来的增长空间也面临挑战。

净利润大幅预降,高管忙减持

数据显示,2020年汤臣倍健在国内保健品行业的市占率为10.3%,大幅领先于无极限、安利中国、完美等品牌。

但是,自2013年以来,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增速持续放缓,到2020年行业增速已经只有4%左右。而此时的汤臣倍健,其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60亿元,实属难能可贵,但要保持较高的增长也着实不易。

数据显示,汤臣倍健的营收增速在2018年达到39.86%的高位,随后便开始放缓,到2020年已降至15.83%。

而根据2021年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汤臣倍健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4.67-17.60亿元,同比增长0%-20%;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02-3.03亿元,同比下降40%-60%;预计第三季度收入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如果此业绩预告成为事实,这将是汤臣倍健自2020年一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业绩下滑。

由此可见,汤臣倍健目前面临的主要增长瓶颈,正是来自于行业规模增速的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如此背景之下,在今年上半年仍有几十家机构投资者频繁对汤臣倍健进行调研。

机构调研上市公司说明看好公司股价未来表现,而在5月20日,汤臣倍健迎来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兴全基金、中银基金、金鹰基金等19家机构调研。6月16日,长盛基金、天风证券来也前去公司调研。

也正式在此期间的5月25日,汤臣倍健股价创下历史新高。然而,紧随其后的是一轮大幅的回调。

截至当前,汤臣倍健的股价已较最高值跌去近40%。更有趣的是,在股价下行期间,汤臣倍健的高官还开始减持公司股票。

据公告称,从9月9日-14日期间,汤臣倍健董事、高管、特定股东梁水生、汤晖、孙晋瑜、陈宏四人累计减持495.02万股,占总股本的0.29%。

这难道是汤臣倍健的高官也不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了吗?

销售端改革致成本大增,效果待考

事实上,汤臣倍健对于保健品行业以及公司的发展瓶颈,早有察觉。

而为了赢得突破,2021年第三季度,汤臣倍健启动了线下销售改革和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相关变革,通过全营销链路的数字化搭建、加强品牌和市场管理,进一步升级公司终端动销服务体系,短期对公司及相关方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这也是汤臣倍健着重强调的公司业绩下滑的一大原因。

销售改革和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变革,意味着汤臣倍健必须加大营业成本的支出。

数据显示,汤臣倍健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2.84%,市场推广费同比增加298.60%,平台费用同比增加667.81%,另外广告费支出3.89亿元,主要系子公司广州麦优并表、平台及品牌推广费增加所致。

而进入三季度,销售渠道端改革的费用支出,两者费用加大,共同导致当季的净利润大幅下滑。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公司营业成本的不断增加,汤臣倍健的利润水平出现下滑趋势,2018年其毛利率达到67.66%,到2020年已经降至62.82%。而随着今年三季度公司又开始实施销售渠道端改革,导致销售费用大涨,今年汤臣倍健的利润率势必将进一步下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投入大量的营业成本,但汤臣倍健今年7月开始的销售渠道端改革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变革,效果不一定理想。

按照汤臣倍健的计划,力图将线上线下的资源投放、产品规划、内容生产、用户运营等打通,在集团层面实现资源归集、统筹品牌和市场一体化,打破线上线下边界。

但是,现实情况是,尽管线上收入增速更快,但占比较低。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汤臣倍健的境内收入中,线上收入仅占19.47%。

而随着营业成本的大量投入,汤臣倍健有望进一步提高线上收入的占比。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线上已没有红利可言,而且竞争可谓十分激烈。即便是汤臣倍健加大投入力度,但是在短期内也难以建立起竞争壁垒。

事实上,汤臣倍健管理层也坦言,对于公司而言,线下渠道成本远低于线上渠道,预计未来还会持续。

也就是说,即便是在线上投入再多的钱,也不一定确定很好的效果。

而在线上线下一体化变革的这场长期战役中,汤臣倍健能否承受得住对公司业绩带来的压力,还有待观察。

但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汤臣倍健此举显然不讨好。

截至10月11日收盘,汤臣倍健股价再度下跌近5%。

原文作者:梁华梁
编辑: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