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12月30日,AI巨头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商汤科技”)迎来了登陆资本市场一周年的日子。
据了解,早在一年前的12月30日,彼时的商汤科技头顶“AI第一股”的光环登陆资本市场,在开盘首日,以4.13港元/股,增幅7.27%报收,总市值近1400亿港元,并且在此后几个交易日股价更是创历史新高,市值一度突破3200亿港元。
与此同时,尽管在此之前,商汤科技已连续亏损多年,但仍然抵挡不住资本及资本市场市场给与的热情,其投资方阵营中不乏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万达集团等知名投资机构,可谓响当当的AI独角兽。
然而,仅过一年之久,商汤科技似乎就已从“神坛”跌落,在上市一周年之际,商汤科技估值就已蒸发近2500亿元,仅剩720余亿元,令人惊叹的同时也不禁好奇,商汤科技究竟怎么了?现状如何?
市值蒸发、股东减持
公开资料显示,商汤在2014年成立于香港,创世团队源于2001年在香港创立的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成员包括汤晓鸥教授及实验室的核心成员,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总计有40位教授、逾5000名各类雇员,其中约三分之二为科学家及工程师。
正是得益于强大的背景,商汤科技在成立当年就备受资本青睐,在登陆资本市场前,其先后获得了12轮融资,融资金额总计超过52亿美元,在商汤科技多位投资方阵容中,不乏阿里巴巴、软银公司、苏宁易购及万达集团等知名投资机构。
终于,在多方努力之下,商汤科技最终于2021年12月30日登陆资本市场,发行价3.85港元/股,此后经历多个交易日的增长,商汤科技股价更是创历史新高,总市值达到3200亿港元。
然而,经历过高光时刻的商汤科技还是没能维持在顶峰,在此后的日子里,商汤科技股价一路下跌,截至2023年1月3日,商汤科技以2.19港元,跌幅1.35港元报收,总市值733亿港元,较前述巅峰时期已蒸发近2500亿港元。
而随着股价的下跌,当初青睐商汤科技的投资方也逐渐离场,今年下半年以来,前述知名投资机构的阿里巴巴、软银公司、环球资本等投资方已纷纷减持套现离场。
在此前巨量解禁时,曾有分析表示,这些机构股东在前期融资过程中以低估值参与投资,上市后收益空间较大,解禁后减持套现的动力较高。
而就如今商汤科技基本面及全球人工智能公司估值回落来看,投资方的接连离场也不难理解。
连年巨额亏损
据了解,商汤科技为一家赋能百业、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之所以此前受到诸多资本青睐,除了强大的背景外,还在于其所在领域的前景。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计算机视觉软件市场从2018年的7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67亿元,预计2020年至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3.5%,在2025年达到1017亿元,是一个高速增长的赛道。
而商汤科技就是该行业的佼佼者,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0年,商汤科技收入就已位列行业亚洲第一,为响当当的AI龙头企业。
并且在2018年至2021年间,商汤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8.53亿元、30.27亿元、34.46亿元及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38%,其中智慧商业、智慧城市为商汤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两者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达87.3%。
但要知道的是,目前大部分AI企业中,城市管理均为营业收入的主要战场,然而,市场及应用场景是有限的,当大多数玩家都聚集于此时,可想而知竞争的激烈程度。
截至2022年上半年,商汤科技智慧商业、智慧城市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2.18%、44.79%,受此影响,同期商汤科技总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4.32%至14.15亿元。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商汤科技研发成本愈渐增长,财报显示,其研发费用率从2018年的45.9%增长至2021年的76.9%,去年上半年更是飙升至140.34%。
如此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使得商汤科技始终未实现盈利,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商汤科技分别实现亏损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及171亿元,4年时间累计亏损了376亿元,2022年上半年依然实现亏损31.58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为 25.6 亿元,4年半的时间商汤科技累计亏损超400亿元。
这不,似乎为了压缩成本,近半年来,商汤科技频繁被传裁员,使得其多次陷入风波。
估值回落
企业无法实现自我造血,就意味着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融资,然而想要在诸多竞争者中获得融资又谈何容易,这其中最关键的恐怕就要看“讲故事”的能力了。
犹如当年的AI风口,当元宇宙与智能汽车两个风口吹起时,AI企业们又将目光聚焦于此,例如商汤科技在招股书中提到47次元宇宙,一如当初的AI故事。
不过,虽然AI与元宇宙、智能汽车有着相似之处,但资本却不好骗了,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2020年曾在在一个公开场合谈及AI创业公司表示,有三个AI专家就能估值7亿、靠AI概念忽悠投资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西南证券研报曾指出,AI领域投融资事件数在2018年达到顶峰,投融资次数自2019年起显著下降,其中C轮以后投融资占比超过50%,轮次后移。
显然,自2018年后资本对于AI的热情就已逐渐散去。
究其原因,国金证券曾分析认为,投资方早期对于人工智能行业回报周期过于乐观,以及市场对当前创业型AI公司商业变现模式存疑,是近两年资本市场遇冷的主要原因。
看起来,这似乎与前述商汤科技的连年巨额亏损有着抹不开的联系,与此同时,商汤科技的业务始终未见成效,以元宇宙为例,据悉商汤科技元宇宙新业务目前还在投入阶段,暂未看到成效。
而另一大板块智能汽车业务,也同样不成规模,且前景不明,毕竟后者已经成为了车企、互联网公司以及AI企业纷纷下注的重点板块,头部品牌甚至早早就已经找好了合作伙伴,商汤科技想要在这里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遥想当年,再回看如今现状,真是令人无限唏嘘,在市场及资本热度完全退却之前,留给商汤科技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