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本应该是一个阖家喜乐的日子。

但是就在9月20日,港股市场的投资者,却经历了一场黑色星期一。

当日,港股市场内房股全线下跌。尤其是新力控股,一日内股价从3.95港元跌至0.5元,暴跌达87%,市值蒸发约120亿港元,总市值仅剩17.85亿港元。

随即,新力控股再度进入债市杀跌的局面。

据悉,新力控股目前共有三笔存续离岸美元债,总债务规模6.94亿美元。其中一笔“364”美元债将于2021年10月到期,规模2.5亿美元、利率9.5%;另外两笔分别将于2022年1月、6月到期的美元债,利率分别为8.5%、10.5%。

而在9月20日当日,新力控股2022年6月到期的美元债,一度大跌超20%;2021年10月到期的美元债,跌幅也接近10%。

此次新力控股遭遇严重危机,根源就在于其债务问题出现违约风险。

与此同时,新力控股多家子公司票据逾期拒付、总部管理层大幅降薪、旗下项目停工等一系列负面消息持续发酵,最终使得新力控股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债务违约风险加剧,评级展望被下调

作为江西首家上市房企,新力控股近几年来扩张迅猛。

2020年,新力控股正式跨入千亿房企阵营,销售额达1137亿元。

跟其它高速增长的房企一样,新力控股的规模扩张之所以如此迅猛,靠的正是高杠杆战略,这就造成了新力控股的债务雪球不断膨胀。

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在手现金为140亿元人民币,未来一年到期的债务有132亿元。

在“三道红线”方面。新力控股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73.5%,仍然踩中红线。

负债高企的情况下,今年7月起,新力控股旗下多家子公司被曝票据逾期、拒付等现象。

虽然新力控股对此做出了澄清,但其基本面让资本市场的担忧犹存。

9月15日,惠誉评级发布报告,将新力控股的长期发行人违约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并确认评级为“B ”。

而在此之前,标普也将新力控股集团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其长期发行人违约评级维持在B+。

导致标普和惠誉双双下调评级的主要原因,是对新力控股到期偿还非银融资能力的质疑。

目前,新力控股共有三笔存续离岸美元债,总债务规模6.94亿美元。

其中一笔“364”美元债将于2021年10月18日到期,规模2.5亿美元、利率9.5%。

对于即将到期的这笔美元债,资本市场对新力控股的偿还能力表示出强烈的质疑。而这成了此次新力控股股市暴跌的直接诱因。

9月21日,标普再次将新力控股的长期主体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CCC+”,同时将该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

而标普如此行为,正是源自新力控股10月到期的美元优先债券,偿还情况未取得任何进展。

标普认为,在过去几个交易日,由于投资者对新力控股能否偿还到期债务的担忧加重,致使该公司股票和债券价格大幅下跌。

但是,迄今为止,新力控股尚未提供任何实质信息。

那么,新力控股债务违约现象,真的要成真了吗?

危机早有征兆,市场等待一个结果

事实上,新力控股此次陷入风暴的中心,在公司内部的管理层面上也已经有过诸多征兆。

今年7月,一封“新力地产老板张园林求救信”在业内广泛传播。

事件的具体经过,还要从新力控股踏入资本市场开始说起。

“求救信”显示,2016年张园林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农银国际与华泰金控作,并找他们作为保荐人协助新力控股香港上市。

而在2019 年11月,新力控股在港IPO时,承销商以各种理由推诿集资责任、拖延筹款步调,导致新力控股公开发售认购不足。

张园林被迫向境外金融高利贷集团借入16亿月息高达3%的港币,单月利息支出就达到了4800万港元。

该事件曝光之后,虽然新力控股火速澄清,并表示将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但这一封“求救信”,已经将新力控股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8月,新力控股发布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新力控股确认收入约112.2亿元,同比增长28.9%;毛利24.38亿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核心利润约为7.3亿元,同比增长7.4%。

销售方面,今年上半年新力控股完成全口径销售额达588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权益销售额约270亿元,同比增长28.4%。

这一份中报并不差,新力控股或许想借此提振一下公司士气。但是,由于负债高企,新力控股的高杠杆危机显然没有那么容易好化解。

为了减少成本,就在不久前,有爆料称,新力控股总部职员将大幅降薪应对危机。

总部层面的人员震荡,再一次激化了新力控股的危机。

就在几日前,有消息称,新力控股总部部分人员确实收到降薪通知。据了解,新力控股总部降薪幅度为:4级总监降薪约50%,5级总经理降薪约60%,6级副总裁降薪约70%,于本月开始执行。

而这一消息,或者为新力控股的此次危机,起到了直接催化作用。

有分析就指出,新力控股此次股债两市暴跌,可能是市场恐慌情绪的集中释放导致了踩踏,因为目前新力控股并未暴露出公开的债务违约。

不过,无论是从新力控股的负债情况,还是其内部屡屡爆出的管理问题,以及旗下项目停工等经营面消息来看,新力控股此次面临的重大危机,早有征兆。

市场正在等待新力控股的一个说法。

原文作者:梁华梁
编辑: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