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的几天,山东西海岸新区市场监管局通报了七家单位未规范使用“山东冷链”系统的单位。青岛北洋佳美水产有限公司为首,在外地购入进口冷链食品,未按规定及时在“山东冷链”内录入产品流转信息、未按规定提前24小时在“山东冷链”系统报备、未进入集中监管专仓消毒处理。 为此,揭露了冷链运输不为人知的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冷链食品已成为人们日常食品消费的一种刚需,人们对冷链食品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升。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如何确保冷链食品的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是当下冷链食品进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青岛北洋佳美水产有限公司,他们是中国最大的加拿大北极虾进口商之一,旗下的禧美牌加拿大北极虾,是京东、淘宝等各大电商平台,永旺、7Fresh、大润发等各大连锁超市的畅销产品。公司代理的北极虾核酸检测机构是青岛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对此,国家也对冷链食品安全、运输管理、卫生检测等一系列工作提出了严格监管措施。

可是消费者的担忧、国家的严管对跨境冷链运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加之疫情的影响使一些冷链进口企业的短板暴露无遗。

消杀滞后

无论病毒源头是否在于冷链食品和运输,背后体现的都是冷链食品的检疫是否达标,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得到及时消杀,企业是否严格把控进口冷链食品的质量。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

方案规定进口冷链食品的集装箱内壁、货物外包装必须实施消毒,消毒完成后,由消毒单位出具该批货物业经消毒的证明,未在口岸环节消毒的进口冷链食品按规定放行后,在后续环节予以消毒。

就以北洋佳美公司为例,在进口冷链食品运输过程中,进口冷链食品企业要监督运输车辆船舶等装载运输装备消毒、一线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

这意味着,进口冷链食品企业在冷链运输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把对冷链食品的消杀工作加入全程冷链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然而,许多冷链进口企业在产品的消杀和检疫上并不够严谨,在一些商超和市场上,消费者往往看不到产品的来源、储存条件、产品检疫等详细信息,从而埋下了病毒传播的隐患。

此次通报的七家单位(青岛北洋佳美水产有限公司、青岛诚英贸易有限公司、青岛港怡之航冷链物流有限公司、青岛华蕴千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青岛心航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山东水润进出口有限公司、青岛禧莱安食品有限公司)在外地购入进口冷链食品,未按规定及时在“山东冷链”内录入产品流转信息、未按规定提前24小时在“山东冷链”系统报备、未进入集中监管专仓消毒处理。通报的七家单位无视当前疫情严峻形势,漠视进口冷链食品相关规定,给疫情防控大局带来严重隐患。

食品安全关乎生命健康,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只有严格把控进口冷链食品的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透明,干净卫生的食品才能有效切断疾病传播的途径。

物流问题重生

长期以来,冷链食品物流矛盾重重,缺乏标准体系建设。

通常情况下,类似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把需要运送的冷链食品装在铺满棉被的高栏型货车里,这种裸露的运输方式常见于冬季的长途运输,但这种运输方式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

而且,运输过程中也有诸多问题,由于没有配备相应的温度传感装置,运输途中的温度变化不会被轻易发现,往往食品出库装车时先打冷,为了节约油耗在运输途中会关闭冷气,直至接近目的地再将冷气打开,出现了“断链”的情况。

据业内人士分析,从冷链运输的腐损率来看,我国的腐损率较高在20%左右,而欧美地区的腐损率在5%左右,日本在2%左右,我国的冷链行业在近几年才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不规范的问题比比皆是。

因此,冷链物流不可避免地要提升规模化,树立行业标准,规范市场。冷链运输方面尚且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此外,不同的进口冷链产品对温度、湿度以及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很多企业甚至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欠缺一定的专业度。

不落实提前24小时报备、不配合集中监管、不进入集中监管专仓检测消毒、不使用“山东冷链”“青岛冷链”、不索证索票、不分区存储、不亮码销售,以及不执行全省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措施等企业行为依旧存在。

智慧冷链

疫情的阴霾尚未完全消散,食品安全监控仍然迫在眉睫。

但是随着人口的重新聚集、城市经济引擎启动,冷链物流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新常态下,已经到了考验冷链进口企业的创新升级能力。

去年10月,我国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GB 31605-2020)成功颁布,将于2021年3月11日正式实施。

原文作者:梁爱伦
编辑: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