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

政府补贴锐减,熊猫乳品2021年净利润因之下滑。

4月17日晚,被称为“炼乳第一股”的熊猫乳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其上市后首个完整会计年度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熊猫乳品实现营业收入8.57亿元,同比增长25.21%;净利润7734.90万元,同比减少5.11%。

尽管营收规模扩大超两成,但熊猫乳品不仅“增收不增利”,还暴露出不少问题和经营风险。

 

政府补贴锐减,毛利率下滑

关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熊猫乳品在此前披露的2021年业绩预告中曾提到,由于计入公司当期损益的政府补贴减少,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产生了影响。

的确如此,回溯熊猫乳品近年来的业绩能够看出,财政补贴款一直是公司利润增长的主要数据来源。熊猫乳品上市前的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908.4万元、576.6万元、553.2万元,分别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为10.4%、6.1%、8.3%。

熊猫乳品挂牌上市的2020年,收到的政府补助多达2391.2万元。当年熊猫乳品全年的净利润为8151.29万元,政府补助金额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达到29.3%。

不知何种原因,去年熊猫乳品拿到的政府补贴创下新低,仅324.4万元。与2020年相比,减少超2000万元。

除此之外,主营产品毛利率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熊猫乳品利润下滑。

财报显示,2021年熊猫乳品浓缩乳制品、乳品贸易和其他产品营收分别为5.42亿元、2.54亿元和0.61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63.2%、29.7%和7.1%。其中营收占比最大的浓缩乳制品毛利率为31.07%,同比下滑3.58%。

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受成本上升影响。2021年,熊猫乳品营业成本6.6亿,同比增长27.3%,高于营业收入25.2%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下降1.3%。

应对成本上涨的对策,最直接的做法往往是提价。去年12月末,熊猫乳品对外公告称,对主要炼乳相关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调整幅度为3%-10%不等,新价格于2022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此表示,对于以To B业务为主的熊猫乳品来说,靠提升价格改善毛利率的同时,也可能使其面临丢失大客户的风险。熊猫乳品核心产品毛利率下滑的主因是原料成本上涨,因此对大客户有着较高依赖度的熊猫乳品来说,提价并非长久之计,降本增效才是业绩长虹的良策。

 

营收结构单一,布局奶酪业务

熊猫乳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主营业务在浓缩乳制品板块,其中炼乳类产品是主打产品,占营收大头。上面提到的乳品贸易业务,是指熊猫乳品从新西兰恒天然进口奶粉,然后在中国销售。

2021年,浓缩乳制品的销售收入,占熊猫乳品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在60%以上,主要为炼乳产品的销售收入。此前的2018-2020年,这一数据比重分别为75.15%、72.03%、64.18%。

产品单一,核心产品竞争力不强,严重依赖大客户,也成为熊猫乳品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

熊猫乳品的下游客户,分为B端和C端。在To B业务上,熊猫乳品长期高度依赖头部客户和原材料供应商。

此次年报数据显示,排名前五客户的销售额占据了全年销售额近20%,客户包括香飘飘等,这就导致香飘飘销量严重影响熊猫乳品业绩。而熊猫乳品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到年度采购总额近79%,其中,排名第一的供应商占到全年的60.86%。

经销为主的To C业务层面,在国内的炼乳销售规模仅次于雀巢的熊猫乳品,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同规格、同类产品价格仅为雀巢的一半。而且在零售渠道布局上,熊猫乳品市占率远远落后于雀巢。

纵观整个乳制品行业,发展较好的乳业巨头的产品品类都比较丰富,不会过度依赖某一类产品。显见的经营风险之下,熊猫乳品将宝压在C端奶酪业务上。

熊猫乳品近年来多次对外声称,公司在奶酪领域有布局,奶酪板块正在逐步成为公司浓缩乳制品业务新的增长点,当前公司已经推出奶酪棒、吸吸奶酪、奶油奶酪、马苏里拉奶酪等系列产品

当下乳制品消费升级背景下,我国液态奶、酸奶已经是成熟市场竞争相对饱和,而奶酪是为数不多的扩张赛道。根据欧睿数据,2021年我国奶酪零售规模达123亿,同比增速为23.0%,2016-2021年期间年复合增速为23.9%。

中国奶酪市场当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外乳企品牌也争相抢夺“地盘”,行业竞争不可谓不大。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是外国品牌百吉福和蒙牛旗下的妙可蓝多,伊利、光明等传统乳企也强势入局,而奶酪博士、妙飞等新生品牌,近年来的市场声量也在持续增大。

在这片巨头林立红海市场上,熊猫乳品想要有一席之地绝非易事。至于在此次财报中,熊猫乳品并未披露奶酪业务的营收情况,而是相当“诚实”地表示,奶油、奶酪等其他乳制品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

 

解禁立即套现,安全问题多发

经历了实打实的一波三折,熊猫乳品在2020年10月成功挂牌上市。头顶“炼乳第一股”的名号,上市首日从10.78元的发行价,一度冲高至88元,市值收盘于77.07亿元。

但此后,熊猫乳品的股价长期处于缓慢下跌的状态。截至2022年4月18日A股收盘,熊猫乳品股价为23.62,市值仅29.52亿。

在上市之际,就有媒体发出一篇名为《熊猫乳业为何着了魔似的要上市?莫非急着套现?》的文章。而在去年10月,熊猫乳业限购股份首次解禁并上市流通当天,公司副董事长郭红以及监事、多名高级管理人员,就“无缝”抛出减持计划。

从天眼查的信息来看,熊猫乳品是以李作恭和郭红为牵系的“家族式”企业,持股的大股东大多为相关的亲属。

而熊猫乳品的上述7名股东,合计减持了374.1250万股,约合市值1.23亿元。所有人的减持理由都是,“个人资金需求”。

今年2月,熊猫乳品公告称,郭红及丈夫周炜再因个人资金需求,将在未来6个月里减持公司股份249.9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

2021年,熊猫乳品所属的乳业概念板块,涨幅约超过110%。熊猫乳品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弱于大多数乳业股。与2020年底1658家机构入场相比,截至目前,持仓熊猫乳品的机构仅剩个位数。

此外,熊猫乳品还数次陷入食品安全危机,被市场监管部门通报。2020年12月和2021年4月,熊猫乳品先后因产品菌落总数超标遭通报。

值得注意的是,熊猫乳品并未自建奶源地,主要依赖进口和供应商,这或也为其产品质量及安全埋下隐患。

原文作者:王元石
编辑:马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