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

4月18日盘后,三全食品2021年年度报告出炉。报告期内,三全食品实现营收69.43亿元,同比增长0.2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6.55%至6.41亿元,这是自2016年以来,其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的情况。

财报发布次日,三全食品股价却一字涨停。这份营收微增、利润大减的业绩单,似乎已经好于市场的预期。此前业绩预告的时候,三全食品曾打过预防针,表示2021年公司业绩同比下降会比较多。

三全食品当晚紧接着又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三全食品实现营收23.43亿元,同比增长0.49%;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大增48.36%。

20日,三全食品再次涨停,报20.32元/股,总市值178.65亿元。当前的报价,较3月9日的相对低点13.63元/股,涨了接近一半。

资本市场的狂欢,究竟是不是又一场对泡沫的追逐戏?

 

各项毛利率下滑

三全食品2021年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上一年度净利润暴增导致基数过高。疫情刚刚爆发的2020年上半年,三全食品净利润曾高达4.52亿元,同比暴增409%。

年报中,三全食品表示,过去一年里,公司在克服上年疫情形成的高基数,以及二三季度市场疲软影响下,通过渠道结构调整、产品推新等措施,第四季度实现收入和利润双增长。2022年,随着公司新渠道布局和新产品储备的逐步释放,经营趋势向好。

而紧随其后披露的2022年一季报,印证了这一说法,其净利润保持了去年四季度的增长态势。

很早就扎根速冻食品行业的三全食品,目前主要经营“三全”和“龙凤”两大品牌,主营业务产品包括速冻和冷藏面米制品(包括“速冻老三样”汤圆、水饺、粽子等)、速冻和冷藏调制食品等(包括预制食材类、预制菜肴及菜饭类、涮烤类等)。

从营收结构来看,速冻米面制品在三全食品营收中占绝对比重。2021年,该业务板块实现营收60.32亿元,占公司总体营收的86.87%。

而速冻调制食品和冷藏及短保类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46亿元和1.23亿元,各占整体营收的10.74%和1.77%。

值得注意的是,三全食品三大品类产品的毛利率,在2021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而经销商、直营、直营电商三大渠道的毛利率,也分别下滑2.61%、3.66%和3.89%。

毛利率的下滑,也造成三全食品在2021年增收未增利。

 

员工大幅降薪

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三全食品各项营业成本的上涨。

2021年,三全食品的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以及运费等均有所增高,营业成本随之上浮4.1%,高于营收的增长速度,归属净利润自然而然被摊薄。

对此,三全食品采用了加强原材料库存管理,以及各类降本增效的办法。如2021年,三全食品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分别下跌了9.87%、15.91%和43.26%。

其间体现最明显的是,三全食品去年虽然员工数量增加了近500人,但应付职工薪酬却比前一年大幅减少了35.49%。而年报同时显示,核心管理层薪酬并没有降低。

此外,去年年末,三全食品被爆出在“牛肉水饺”中有添加猪肉,“猪肉水饺”添加鸡肉,存在食品品质缺陷。可以想见,当时正在极力压缩成本的三全食品,将目光投向了不应该去的地方。

提高产品价格,是食品企业应对成本上涨的最直接方法。去年年末,三全食品公告表示,将对部分速冻米面制品及速冻鱼糜制品的促销政策进行缩减或对经销价进行上调,调价幅度为3%-10%不等。

正是由于调价等系列举措,三全食品自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毛利率明显提升,利润也回到增长轨道。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三全食品2021年增收不增利已是老生常谈,而2022年业绩开门红,除了涨价效益得到体现之外,一方面是基于全国疫情形势的整体好转,另一方面是叠加了春节消费旺季的影响。

 

预制菜危与机

三全食品近两日股价的涨停,无疑是乘上了预制菜概念股整体上涨的东风。

朱丹蓬对氢财经表示,三全食品近两日股价连续涨停,这里既有预制菜概念的回归,也有上海、广州等地疫情期间的囤货潮,对三全食品产品刚需度提升带来的利好。

就像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那样,速冻米面又成了短期情绪指数。根据Wind汇总的数据,从上海3月28日宣布分区静默管理以来,中信速冻食品行业指数上涨12.89%,同期沪深300指数微跌0.03%。

资本市场追逐的,似乎又是“阳光下的泡沫”。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速冻米面行业很有可能还会出现剧烈向下波动。今年4月8日,行业指数跌到1632.22 点,较2月的高点跌了近 55%。

而在预制菜层面,无论是规模还是品牌效应,三全食品并无多少建树,目前还处于初步入局阶段。今年4月初,三全食品刚刚推出了“菜饭一体”新型预制菜——微波炒饭系列。

安信证券研报显示,我国预制菜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市场规模约为2100亿元,到2025年行业规模有望增长至6000亿元左右。还有机构预测,市场逐渐成熟后,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当前来看,预制菜行业虽然火爆,但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程度很高。相对而言,互联网和电商巨头造势的声量更大,美团、饿了么、盒马、叮咚买菜等在预制菜市场已经打的难解难分。今年1月,前瑞幸董事长陆正耀也将再创业项目由小面转为预制菜,推出了“舌尖英雄”项目,计划5个月内落地3000家门店。

在预制菜这一风口中,三全食品的竞争力并不明显。但这却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因为如火如荼的预制菜,正给三全食品带来不小的经营风险。

朱丹蓬认为,从长远来看,三全食品是有危机的。现在预制菜出来了,越来越多的方便食品、社区团购、生鲜连锁等方方面面都在挤压三全食品的市场,所以三全食品未来如果在整个品类层面如果没有创新升级和迭代的话,两年以后它的整个生存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原文作者:王元石
编辑:马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