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安聪慧和极氪而言,2023年是尤为关键的一年。
面对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出和价格战蔓延等新局面,车企的内卷愈发激烈。
在这种背景之下,安聪慧在新年伊始便直言:“2023年将是印证极氪模式的关键之年,我们要聚集全部能量苦练内功,继续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跑,才能取得终局的胜利。”
而极氪“冲刺”的脚步,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2月13日,极氪宣布完成7.5亿美元A轮融资,距离其官宣独立上市,不过数月时间。
有了这笔巨额融资的加持,安聪慧为极氪布置下的包括交付量翻倍、推出两款全新车型等关键任务,似乎已经手到擒来。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今年1月,极氪交付量同比、环比大幅回落。
更为致命的是,如今的极氪因私自变更制式合同、涉嫌欺诈消费者等问题,遭遇到一场声势浩大的用户集体维权,严重损害了极氪的品牌形象。
在“冲刺”的道路上,极氪也给安聪慧留下了不小的隐患。
交付同比、环比下滑
在春节后开工首日的内部信中,安聪慧列出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终端交付量要比去年翻一倍。
2022年,仅凭借极氪001这一款车型,极氪便实现了全年累计交付7.2万辆,成功刷新了新势力品牌的首年生产速度纪录。
对于极氪取得的这一成绩,业内并没有感到意外。
事实上,自2021年3月成立以来,极氪便充分展示了其“冲刺”的决心。
在其成立仅一个月,极氪就迫不及待地发布了首款产品极氪001,并于当年10月份实现交付。
同样是在极氪001交付后的一个月,极氪又迅速推出第二款车型极氪009,成功切入MPV市场。
在产品的支撑下,极氪同时开启了渠道的重点布局。
据了解,极氪曾用时257天,完成了100家线下门店开张,随后又用了135天,使得线下门店数量达到了200家。
截至2023年1月31日,极氪线下门店累计超过270家。
而有了众多线下门店的支持,极氪的销量数据自然亮眼。
不过,首款车型的热销,并不意味着极氪可以放缓“冲刺”的脚步。要知道,10万辆的年销量,才是汽车品牌的“生死线”,而极氪7.2万辆的水平,与之仍有相当的差距。
为此,安聪慧为极氪定下了2023年14万辆的全新交付量目标。
这一目标,看似有一定的完成难度,但又不是遥不可及。毕竟,极氪009已于1月15日正式交付,开始为全年交付目标做出贡献。同时,极氪还计划在年内推出两款全新车型,也有望加入交付行列。
有了多款车型的支撑,安聪慧似乎已经踌躇满志。
但现实却泼下了冷水。
今年1月,极氪交付量回落到3116辆,同比减少11.73%,环比降幅更是达到了72.51%。自此,极氪月度交付连续破万的记录,也被一并终结。
安聪慧需要重新紧张起来了。
口碑遭遇滑坡
对于销量的大幅下滑,或许与极氪的品牌口碑下滑有关。
事实上,在极氪奋力“冲刺”的道路上,便一直伴随着其口碑滑坡的质疑。
早在极氪001正式交付之前,用户就曾发现在发布会上高调宣传的“支持800V高压快充”变成了只有400V,下单前承诺的5000抵2万元权益变得不知所踪,原来的入门款车型标准配置变为选装。
对于上述质疑,安聪慧在2021年7月12日发布的公开信中,却将极氪涨价和更改配置的原因,解释为“为了让大家早日提车”,这一说辞,让市场哗然一片。
如今,在各大投诉平台上,极氪更是遭遇到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危机。
许多用户投诉称,极氪曾一直(2021年至2022年12月31日)宣传,下定金5000元既可享有全系整车终身质保和当前订单价格优惠政策,而且不限制提车时间,并可以随时修改上牌人信息。然而,在2023款001上市之际(2023年1月6日前),极氪强制要求消费者选择方案并锁单,要么选择2022款车型享受终身质保、要么选择2023款车型不享受终身质保,且锁单后即会排产并提车。这与用户下订时得到的承诺内容严重不符,
用户称,极氪此举属于私自变更、涉嫌欺诈,已经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目前,在黑猫投诉上,极氪已经遭遇到众多用户的集体维权。
除此之外,极氪001还遭遇到产品质量的相关投诉。
除了动力系统之外,极氪001用户的投诉主要集中“车门故障”、“仪表盘开裂”、“中控绿屏”以及“车身模块故障”等质量问题。
整个1月,在多家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极氪001的单月投诉量位列汽车投诉榜首。
面对来势汹汹的投诉,安聪慧自然不能置之不理。
事实上,在上述内部信中,安聪慧还特意提到一个要求,既“不怕用户抱怨,就怕用户无声,疏通用户抱怨的渠道,把差评放在台面上!”或是为了响应安聪慧的号召,极氪还在极氪APP站内上线了“吐槽”功能。
然而就在情人节的官方面对面直播中,大量用户的真实意见,却被无视,甚至被官方禁言、踢出直播间。
这一操作,显然有悖于安聪慧的要求指示。
“冲刺”上市补血
当然,诸事不顺的极氪,也有好消息传来。
2月13日,极氪宣布完成7.5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已经高达130亿美元。
要知道,这距离极氪成立还不到两年时间。而且,在成立半年内,极氪便完成了PreA轮5亿美元融资,当时其估值就达到了90亿美元左右。
就在2022年12月,极氪向美国证交会递交了可能进行IPO的注册声明草拟本。仅仅两个月之后,极氪便完成A轮融资。
由此看来,极氪在资本市场上的“冲刺”,尤为凶猛。
之所以能够得到资本的热捧,主要原因在于,极氪代表着吉利汽车的电动化转型。资本押注极氪,不如说是选择吉利。
但是,吉利支持极氪在资本市场上“冲刺”,也透露着些许无奈。
要知道,为了扶持极氪快速成长,吉利一直在为其大量输血。这直接拖了吉利盈利的后腿。
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净利润分别为48.47亿元、15.52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2.4%、34.81%。
而其净利润下滑的主因,正是极氪较高的经营成本以及当期确认以股份付款费用。
对于极氪的烧钱速度,安聪慧心知肚明。
在2022年8月,安聪慧曾直言,上半年极氪整车毛利率仅为5%左右,远低于吉利15%的水平,甚至低于在“蔚小理”中垫底的小鹏汽车11%左右的毛利率。
数据显示,极氪在2021年实现营收28.68亿元,净亏损高达10.1亿元;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88.28亿元,当期净亏损为7.59亿元。
由此不难看出,极氪频频压低配置、压缩成本的真实原因。而极氪“冲刺”上市,也正是为了缓解资金的压力。
然而,即便有资本的加持,如果没有销量,极氪所面临后果依旧严峻。
自成立之初,极氪便过度强调“冲刺”,而忽视了诚信争议、质量问题。
事实上,要想改变亏损境地,极氪要做的是取得用户信任,在新能源赛道上保持“长跑 ”。
对此,安聪慧后续如何调整,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