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恒大“爆雷”后,房企就接二连三的被爆出债务问题。近日,当代置业旗下物业公司第一服务与融创服务联合发布公告称融创服务将有条件的收购第一服务3.22亿股股份,占第一服务全部已发行股本的32.33%,总对价约为6.93亿元,折合每股对价约为2.15元/股,折合港元约2.6167港元/股。而此次收购完成后,融创或将继续收购第一服务剩余全部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协议于2021年10月7日签订,按照彼时第一服务1.37港元/股的股价来看,融创服务此笔收购溢价率高达91%。
前不久当代置业公告称本应于2021年10月25日到期的12.85厘优先票据及应计但未付利息的还款安排未能如约完成,因此构成违约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此笔是在经过股东借款、资产处置等多种渠道的努力下仍未能如约偿还的票据。
而融创服务此时对第一服务进行溢价收购无异于雪中送炭,但也只是“杯水车薪”,目前当代置业仍存在多笔未到期的美元债。
“卖子偿债”
11月1日,当代置业旗下物业公司第一服务与融创中国旗下物业公司融创服务联合发布公告称,融创服务有条件的收购第一服务3.22亿股股份,为第一服务当前全部已发行股本的32.22%,总对价约为6.93亿元,折合每股对价约为2.15元/股,折合港元约2.6167港元/股。按照10月7日,双方签订协议当天第一服务晚间收盘的1.37港元/股股价来看,此次融创服务收购第一服务的溢价率高达91%。
而此次出售第一服务,将会一定程度缓解当代置业的资金压力。早在10月11日时,当代置业就发布公告称寻求2021年10月25日到期的票息为12.85%的优先票据赎回35%后,剩余65%的部分到期日延长三个月,用以改善流动性和现金管理,与此同时避免任何潜在的偿付违约。
而此前,当代置业称其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控股股东张雷及当代置业总裁兼董事张鹏欲向当代置业提供合计约8亿元人民币的股东贷款,并预期未来两至三个月内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第一服务向融创服务出售的股份由上述股东张雷、张鹏合计出售21.39%,对价为4.6亿元;第一服务管理层刘培庆、龙晗合计出售2.18%股份,对价约为0.47亿元,另外8.64%股份由投资方鼎晖股份出售,对价约为1.8亿元。对于当代置业提及的8亿元股东贷款是否包含出售第一服务的4.6亿元,目前尚不能确认。
虽然联合公告表示融创服务或将收购第一服务剩余的全部股份,但可以确认的是,出售第一服务并不能完全救当代置业于水火之中。据中指院研究表示,2022年2月25日,当代置业一笔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79亿元的债务将到期,并且截至10月28日,包括即将到期的债务,当代置业仍有4只存续美元,债券余额合计约为10.1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5.05亿元。
据当代置业半年报显示,截至上半年当代置业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36.24亿元,但仍需出售子公司偿还债务,可见65.05亿元的债务对于当代置业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资金缺口,未来当代置业仍需面对较大的资金压力。
融创服务借势扩张
据联合公告显示,截至上半年,第一服务控股的合约建筑面积约为7299.4万平方米,在管建筑面积约为5302.2万平方米,并且大部分在管的项目位于北京、西安、长沙、太原等一二线城市,为2021年中国百强物业的第23名。
截至上半年第一服务实现营业收入5.09亿元,同比增长53.76%,实现净利润6523.6万元,同比增长100.8%。为中指研究院2021年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成长性领先企业,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对于收购第一服务的原因,融创服务表示,将大幅增加其物业管理规模,提升其在核心城市的管理密度并扩大在非住业态的市场份额,同时增强融创服务在物业管理服务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此外,收购第一服务,融创服务将拥有在绿色人居服务领域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告诉氢财经,如此高溢价收购跟收购意愿比较强有关系,背后肯定是跟物业制裁这样一个质量比较好,所以才会有这样一个收购。在融创来讲,通过收购进一步扩大物业版面的经营范围,这是值得肯定的。
基于此,融创服务才会溢价91%收购第一服务,并要求当代置业此次出售第一服务后的12内其开发或运营项目的物业管理都会给到第一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融创服务相对的保障。
事实上,近年来融创服务始终通过收购和并购的方式来扩大市场,据悉,截至今年上半年,融创服务通过收购及并购的方式合计新增约3071万平方米的合约面积。而今年上半年融创服务在管面积为1.7亿平方米,合约面积为3.2亿平方米,在2021年百强物业中位列第6。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融创服务实现营业收入33.19亿元,同比增长85.37%,实现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151.27%。
实际上,近年来物业管理逐渐成为房企的“香饽饽”,上半年迫于资金压力蓝光发展、富力地产将其旗下物业公司转让给碧桂园、花样年也同样出售了其旗下物业公司。中指研究院表示,近年多数物业依靠收购并购扩张市场,但随着收并购和市场化项目拓展增多,这些企业需要一定时间去整合、消化相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