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茅台,似乎是郎酒一直以来的目标。
就在一个多月前,四川古蔺郎酒销售有限公司下发了《关于青花郎事业部4、5月发货配额及调减部分经销商计划的通知》,对其二季度53度青花郎、53度红花郎(15)、53度红花郎(10)进行了调减计划与配额安排,规定了4月按审定发货配额严格执行,5月发货配额按4月的发货配额减半执行,不接受配额外发货中请。
此外,还将根据市场工作综合推进情况井评估,对32家经销商调减年度合同计划,其中9家调减年度计划的30%,23家调减年度计划的50%。
此通知一出便引起了业内及消费者的激烈讨论,自诩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的青花郎是卖的太好了还是卖不动了?
对标茅台
青花郎似乎自被人熟知就一直被拿来与茅台做对比。有时候回想起来甚至会疑惑,为什么好端端会将这两个品牌比较呢?实际上,当消费者有这个疑惑的时候就是青花郎自我营销成功的证明。
“青花郎,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是郎酒对青花郎的定位,也是汪俊林对标茅台的利器。自2017年汪俊林在青花郎新战略发布会上正式将青花郎定位于此后,青花郎及其广告语就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直到被人们所熟知。
虽然广告语将自身品牌提升到了与茅台并肩的地步,但青花郎深知目前自身品牌影响力是远远不及茅台的,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此前曾多次放言未来将继续对标茅台,而就此后青花郎的多次涨价来看,增值提价就是其对标茅台的首要表现,也是贯彻郎酒近些年的主要关键词。
2019年,郎酒曾对青花郎进行了两次提价,将其出厂价从780元/瓶提升到了909元/瓶,同时终端零售价提升至1277元/瓶。在2019年核心经销商工作讨论会上,郎酒还表示,计划未来3年分6次提价,将青花郎涨至目标零售价1500元/瓶。由此看来,涨价将是郎酒的长期战略。
而目前青花郎的涨价目标已提前到达。据了解,青花郎如今零售价为1499元/瓶,在价格上已与飞天茅台比肩。与此同时,青花郎还多次调减配额,但此举在众多消费者看来却疑惑不已,郎酒是卖的太好了还是卖不动了?有业内人士分析,郎酒这样做的目的主要为消化市场库存,巩固价格。说白了就是为了控量提价。
但控量却与郎酒与年俱增的存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17年至2019年依次为62.52亿元、71.71亿元以及84.24亿元,同期的营业收入为51.16亿元、74.79亿元、83.48亿元,可以看到3年中有2年存货都高于营业收入,仅2018年的存货低于营业收入,但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依然高达95.16%,这一数据显然对郎酒不利。
特别是近年来市场上的酱香白酒越来越多,茅台的亲同事习酒也是酱香白酒界名列前茅的好学生,并且在去年提前完成了2020年销售额100亿元目标的情况下,郎酒“第二大酱酒”的名号似乎越来越不副实。而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在2019年的一次活动中曾表示的“未来五到十年,郎酒要与茅台平起平坐”的目标,目前最低期限五年已过半,在如今看来,也只有价格实现与茅台平起平坐了。
无福享受资本盛筵?
而在郎酒努力追逐茅台脚步的时候,其他酒企也不甘落后,纷纷向老大哥看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白酒行业大大小小的酒企有19家。近年来白酒疯涨,尽管去年有疫情的影响,但资本市场大部分酒企2020年成绩相对来说还是可圈可点的。
在资本市场享受这场盛筵的同时却少了自诩第二大酱香白酒——郎酒的身影。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郎酒多次欲上市却最终无疾而终的伤心事。
早在2007年,郎酒就有意奔向资本市场,但最终却因为企业规模、经营业绩以及经营状况而未能上市。
到了2009年,郎酒再次准备上市,还被列入了2009年四川省重点上市培育第一批企业名单,但由于次年业绩下滑,上市计划再次被搁置。
此后在2015年前后,多次传出郎酒要借壳上市的消息,但这些消息最终也随风而去。
直到2018年,泸州市政府发布了《泸州市千亿白酒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其中明确表示郎酒2020年成功上市,并实现主营业务突破200亿元人民币的目标。2020年5月28日,郎酒正式向证监会递交了招股书,但却因为保荐机构广发证券违规的问题,此事再次被搁置。
在时隔将近一年之久,证监会于近日更新了关于其IPO的反馈意见,问询了多达53个问题,并要求30日之内回复,否则将终止审查。
如此看来,郎酒登陆资本市场之路可谓坎坷不已。
目前,我国白酒行业已处于成熟阶段,且行业内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企业均集中在低端产品,竞争较为激烈。而高端产品的竞争则更为激烈,再加上近些年酱酒变成了香饽饽,“入酱”的酒企及跨行“入酱”的企业越来越多,郎酒能否如其所愿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大酱香白酒仍是一个需要静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