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再陷假货争议!

1.“假花椒”退货却要点赞,拼多多“和稀泥”息事宁人 

近期有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在拼多多平台上购买了花椒,结果发现这些花椒“品味不正”,疑似为劣质产品。

大白财经相关报道

据该消费者描述,这些花椒颜色不正,上手一摸还油乎乎的,嚼在嘴里没有明显的麻味,反而有一股油味,挤压花椒甚至能挤出油脂。

针对这一可疑的情况,该消费者第一时间联系到商家要求退货。不曾想,对于该消费者的正当诉求,商家居然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给好评。 商家销售劣质产品,反而要求消费者为其点赞?这种无厘头的要求,令该消费者大为生气。

在数次与商家沟通无果后,无奈之下,该消费者联系到拼多多平台。在拼多多平台的干预之下,很快,该消费者收到了商品退款。但是,任凭该消费者如何索要退货地址,商家和拼多多平台都坚决予以拒绝。 拼多多的意思是:货款都不够邮费,就不用退货了,剩下的花椒,由该消费者自行处理就好了。

看似,拼多多是在“为消费者着想”。但这种息事宁人的“和稀泥”做法,实则是在保护无良的商家!

2.拼多多跻身电商巨头,“山寨”成关键原因

时至今日,拼多多已经成长为与淘宝、京东并驾齐驱的三大电商巨头之一。

对于拼多多横空崛起的原因,市场给予了形形色色的分析:C2B拼团模式,推动了拼多多的“病毒式”传播;资本的趋之若鹜,为拼多多提供了远远不断的“糖衣炮弹”,同时拴住了商家和消费者;平台发展前期,拼多多收取运营费用相对较低,也客观促进的商家在商品价格上的相对温和。。。。。。 

但是,市场公认的关键原因,也是拼多多广受争议的一点,就是拼多多假冒伪劣产品太多。

为了卖出更多的商品谋取更多利润,一些商家往往忽视了产品的质量,致使拼多多出现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些产品必然很便宜,才吸引了一众消费者、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的争相购买。

但看似成功的同时,拼多多也必然被深深地烙下“山寨”这一沉重的标签。 

小到零食饮料等快消品,大到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拼多多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可谓是琳琅满目。 

以至于一些愤怒的消费者夸张地表示:“拼多多上90%以上的产品都是假冒伪劣!” 

虽然拼多多的假货是比较多,但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无论是真货还是假货,物有所值就可以接受。而拼多多平台上大多数商家也正是迎合了这部分人的消费心理。 

或许,拼多多正在效仿前期的淘宝。前期的淘宝,同样经历了假货充盈和流量爆炸的激情和混乱。

而如今正值淘宝提档和规范化已趋成熟,其身后留下的大片空白产品和空白下沉人群,恰好被拼多多全盘接纳。

如此看来,拼多多不成功也难。

3.3岁孩子初长成,拼多多何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拼多多只是一个3岁的孩子,身上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眼前充斥着可见的危险与挑战。”2018年拼多多上市初,黄峥就试图用孩子的比喻,来将拼多多假货问题合理化,从而逃脱舆论的口诛笔伐。

我们或许应该像对待曾经的淘宝一样,同样给予拼多多以耐心和期待。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难以再将拼多多视为孩子。

2020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实现营业收入142.10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归属股东的NON-GAAP净利润为4.66亿元,单季度首次实现盈利。

受此消息鼓舞,拼多多股价在2020年第四季度暴涨近140%。黄峥的个人身价也早早超越前辈马云、刘强东等。

就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拼多多股价曾一度达到历史新高212.6美元,总市值超过2500亿美元。

而最新的消息,据花旗银行预计,在即将公布的四季度业绩中,拼多多的营收将继续超出华尔街预期,预计四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199亿元,同比增长84%。

在高瓴资本和景林资产等金融巨头的眼中,拼多多成了值得重仓的香饽饽。

有如此亮眼表现的拼多多,俨然成了初长成的巨头。

如今的拼多多,或许是时候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和商业责任,在应对平台假冒伪劣产品方面,更加用心、用力一点。

但在媒体沟通会上面对假货质疑时,黄峥曾说过:“打假我们学不了天猫,没等我们做成天猫,就先成了‘死猫’”。

既然学不了淘宝天猫,拼多多也要琢磨其他的办法,抑制平台假冒伪劣充斥的现象。

但从前文的内容来看,拼多多不仅鲜有作为,反而在为不良商家开脱罪责、“和稀泥”。

拼多多此举是很危险的,它可能会更加助长不良商家贩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嚣张气焰。同时,由于“格雷欣定律”的作用,假冒伪劣产品在平台上向正牌商品挑战,并不断膨胀、蔓延,这将迫使合法商家不得不效仿不良商家。

这么看来,“拼多多90%以上都是假冒伪劣产品”这句调侃并非空穴来风,也说明了拼多多亟待认真解决假货问题。

拼多多不再是3岁孩子,作为新晋电商巨头,它如今有义务保护合法商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而种种迹象,拼多多暂未行动。 

原文作者:墨颠
编辑: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