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国人还未完全实现“牛奶、乳制品自由”。彼时,尚待开发的乳制品蓝海被南北两大企业你追我赶的紧紧占据。而蒙牛,还是一个在襁褓中的“婴儿”,彼时的蒙牛尚在创立初期,无人问津,甚至创业基金都是牛根生和他的员工们东拼西凑筹集的,最终开张还是在一个小区居民房里。

任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么一家当时毫不起眼的小企业,会成为如今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乳制品企业,从乳制品小卒到行业霸主,牛根生是怎样带领蒙牛从无到有的?

图/摘自牛根生百度百科

 

初识蒙牛

牛根生,一个从姓氏、成长经历到成就都与牛息息相关的传奇人物。

1958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县的牛根生出生不到一个月就被亲生父母以50元的价格卖给了当时养牛的养父。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牛根生从小就知道了世态炎凉,尝尽了人情冷暖。

还不满20岁养父母就已双双病逝,离开人间。牛根生从此成为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期间,牛根生顶养父的班进了养牛场,而后于1983年进入了一家回民奶食品厂,也就是牛根生的老东家,伊利的前身。初入厂的牛根生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洗瓶工人,凭借着十几年如一日的努力牛根生从人人可以代替的普通工人做到了几乎不可替代的副总,在此期间还将其雪糕的销售额从1987年的15万元做到了1997年的7亿元,十年间翻了近5000倍。

牛根生生性豪爽、乐于助人在大多数部下心里占据着极高的地位,甚至高出了当时牛根生的顶头上司,但“一山容不得二虎”,1998年,牛根生从他工作14年的老东家辞职,并于次年,也就是1999年创立了蒙牛。

蒙牛是在呼和浩特一间53平米的居民房创立的,彼时刚成立的蒙牛一没资金,二没产品。仅有牛根生及追随他而来的老部下的一腔热血。当时,牛根生老东家已经是全国上市最早的奶制品公司,在北方地区甚至全国都享有盛名,而紧随其后的是光明乳业,这两大巨头占据着彼时中国尚未开辟的乳制品蓝海大半市场。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当地还盘踞着一些“小作坊”,“手无寸铁”的牛根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蒙牛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蒙牛的天地。

反向营销

1999年,没有市场、没有资金、没有奶源的蒙牛想要在乳业大省内蒙古打响名号属实有些困难。彼时的牛根生没有选择先建立“后方”的工厂、渠道,而选择了“虚拟经营”,也就是代工厂模式,蒙牛给予技术、资源,工厂生产出的产品贴蒙牛商标。牛根生派自己的得力干将杨文俊等9人远赴黑龙江,跟哈尔滨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谈合作,1999年3月1日,哈尔滨绿尔乐公司正式成为蒙牛第一个液态奶生产基地。

同年5月,蒙牛筹建了牛奶粉公司,并先后以委托加工的形式,对河北沽原乳品厂等多家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以及信誉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且签订了加工协议书。但还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蒙牛没有牛,于是牛根生就动员大伙养牛,赚了归养牛户,亏了归蒙牛,思虑再三心动不已的养牛户纷纷主动找上门与蒙牛合作。

基于此,牛根生曾提出收奶"三不干"。那就是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不建奶站;非奶站牛奶,不收;与当地企业收购标准(包括价格)不一致的事,不干。

而后,蒙牛在没有一头牛的情况下凭借着呼市满大街“创内蒙乳业第二品牌”的广告,蒙牛成功在呼市打开了知名度。但1999年5月1日,蒙牛48块广告路牌在一夜之间被砸的稀碎,成为内蒙史上前所未有的暴力事件,至今难以找到凶手是谁。而蒙牛却因此“因祸得福”,当时随着媒体的争相报道,蒙牛被送入了千家万户。

在此期间,牛根生还要求员工穿着蒙古族衣服,打着“蒙古大草原牛年”的旗号在各个小区间售卖蒙牛牛奶,并且前十箱还是免费赠送的。慢慢的,蒙牛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选择。1999年6年,蒙牛纯牛奶广告在中央六套播出,为期三个月,借此机会蒙牛成为了全国家喻户晓的品牌。2001年,蒙牛率先提出了“中国乳都”的设想,并且实现了销售收入7.24亿元,同行业排名第5的好成绩。

2003年,蒙牛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随着神舟5号的成功发射,蒙牛被更多的人认定并熟知。2004 蒙牛成为“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专用产品”,2004年6月10日,蒙牛在香港交易所上市(HK2319)。

退出商界  投身慈善

从创立到上市仅用了不到6年的时间,蒙牛的迅猛发展是社会各界有目共睹的,甚至被全世界视作中国企业顽强崛起的标杆,这一切都离不开牛根生的逆向思维。牛根生曾回忆说:我母亲给我的两句话让我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而正是牛根生母亲的这两句话成就了牛根生的乳业传奇人生。

2011年,牛根生辞去了蒙牛董事长一职,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退出商界,转去做他一直以来都热衷的公益慈善事业。其实,早在2004年的时候,牛根生就已面向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及医疗卫生等公益慈善事业成立了老牛基金户,并将牛根生本人及家人所持的蒙牛乳业的全部股份捐赠,同时约定牛根生及家人所持有的蒙牛乳业全部股份所得的51%的红利归老牛基金会,等他百年后,该笔股份的全部红利都归老牛基金会,牛根生还因此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

牛根生不仅将自己的股份红利捐出,在老东家任职期间还将自己的大部分薪酬用于帮助部下员工,在蒙牛任职期间更是把自己80%的年薪散给了员工、产业链上的伙伴以及困难人群。牛根生将“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且信奉“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典哲学。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信念,在牛根生创立蒙牛初期才有会大批的老部下追随他而来。

牛根生在百度词条的标签是“企业家”“慈善家”,但这些只是外界给予他的称号,牛根生自己并不把这些看在眼里,他曾说:“我前半生的梦想是通过度己来实现度人,后半生的梦想是通过度人来实现度己。”牛根生自始至终都把这些视为成全自己的必经之路。

或许在外界看来,牛根生的创业之路堪称“开挂”,但其中的艰辛只有牛根生和他的部下们知道,在此前的很多年里牛根生一直都被外界看做“商业传奇人物”。

如今的牛根生已经很少被人提及也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但他却仍在为社会做着需要我们后辈敬仰的贡献。据了解,截至2015年,十年的时间里,老牛基金会为诸多贫困地区捐建校舍,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办学条件,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并且在国内多家著名大学设立了多个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环保、法律及师范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原文作者:王婷妍
编辑:王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