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传出消息将会布局海外市场,而实际上这已经不是飞书首次布局海外,但上一次的效果似乎未能达到预期。
现在不少企业都纷纷出海扩张版图,这种趋势下飞书也顺应趋势进军海外,但其实,飞书在国内一直困于商业化转型困难,这一问题在其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上也有所凸显,在整个行业都受困于这一问题下,飞书此次出海似乎也是为了寻找新机遇加快商业化转型,毕竟海外市场的用户付费意愿较高。
但同样地,海外市场也竞争激烈。
所以飞书能否通过海外布局实现商业化的迈进,还需时间来验证。
再次布局海外市场,寻求商业化转机
在协助办公平台日渐兴起的当下,相关的企业也逐渐崛起,像飞书、钉钉、企业微信等已经慢慢渗透到我们工作的场景中,但即便如此,协助办公平台在实现盈利的道路上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飞书管理层在会议上透露,飞书国内业务短期内难盈利,业务重心将转向国外,特别是日本、东南亚和欧洲地区。
从这则消息可以看出,为了尽快实现盈利,飞书谋求在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机会。
而实际上,这也不是飞书首次布局海外。
早在2021年末,飞书海外版Lark就被爆制定商业化目标,计划在5年内实现60亿元的营收及千万月活,但很明显这一次的海外之旅飞书未能实现目标。
如今飞书再次谋求海外市场,与本土企业出海潮或许有关。
从最近的消息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一年,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对于出海的热情急剧高涨。像电商平台唯品会也上线了东南亚版,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巨头更是早已进入了海外市场。
当然,海外市场的机遇无限,却也伴随着风险,有成功的企业就会有失败的企业,因为机遇之下的竞争更加激烈。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协同办公市场发展迅速,2019年企业协同办公市场规模为310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481亿美元,整体市场增速近10%。
而飞书如此热衷于海外市场,试图从海外市场寻找商业化转型的新机遇,和海外企业拥有更强的付费意识这一点或许有很大的关系。
从日本、欧洲市场的情况来说,这两个市场的消费者的付费意愿很强,但同时也是厮杀最为激烈的地方,大型企业更集中,比如微软、谷歌、Salseforce等巨头齐聚于此争抢市场份额,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而在东南亚市场上,协同办公的市场快速崛起,数据显示以印度、印尼、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远程办公的普及度较高,其中印尼地区的市场普及率达到35%。但即便市场发展前景较大,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和国内类似,就是付费习惯未建立。
所以飞书想要在海外实现商业化转型的愿景,其必然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或是和国内一样的付费问题。
国内市场入局晚,行业普遍难盈利
那么话说回来,飞书在国内的处境如何,为什么会使得其如此热衷海外布局?
其实商业化转型这个问题,一直都围绕在飞书、钉钉、企业微信等办公协助平台发展道路上最大的困难,这是一个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为了进一步迈进商业化转型的脚步,钉钉和企业微信在月活量客户达到一定规模后,已经开启了付费模式。
但是飞书由于入局较晚,为了吸引用户,不得不与已经开始付费且用户稳定的其他平台进行竞争,而其选择的方式就是免费策略的竞争模式。
在钉钉及企业微信宣布收费的节点,飞书宣布了不限时长和功能地免费开放所有套件,以免费的竞争方式在吸引用户的同时还能对头部先发企业进行消耗。
同时,今年5月,飞书春季未来无限大会上推出“领飞计划”,宣布飞书People标准版将面向中小企业免费开放,并为百人以下企业免费提供飞书OKR标准版。
当然效果也是不错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飞书项目的签约企业数增加至超200家
近段时间,飞书也已经先后和正大天晴、君实生物、华熙生物、晶泰科技、联影医疗、美中宜和等生物医学、互联网医疗机构达成合作。
但增长的用户却依旧难以解决飞书盈利困难的事实。
据媒体消息,字节跳动已开启裁员,预计公司整体优化规模约10%,包括今日头条、抖音、飞书、Tiktok、商业化、Data、懂车帝等业务线均有员工收到了裁员通知。
其中一直难以盈利的飞书成为裁员重灾区。
从10月绩效评定结束到12月初,飞书人员规模减少了1000多人,降幅已超过10%,而且裁员还在继续。
当然了,信息的准确性我们不得而知,但飞书的商业化转型一定迫在眉睫。
此次决定发展海外业务必然是飞书在能否向商业化转型再迈进的重要一步,所以其能否在海外市场突围成功,我们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