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截图

进入5月以来,成立9年的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计划以XIMA为证券代码在纽交所挂牌上市,IPO之后喜马拉雅的估值或将超过50亿美元。

喜马拉雅是音频行业的早期进军者也是行业独角兽。根据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至今,喜马拉雅累计净亏损已超20亿元,还有一直困扰的版权问题,可能是能否上市的关键钥匙。

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

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中心比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喜马拉雅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超过1亿,位于移动音频APP排行首位。在订阅、广告、直播、教育服务等商业化模式下,用户付费率达到13.3%。

根据官方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喜马拉雅的收入分别为14.8亿元、26.8亿元、40.5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7.7亿元、7.7亿元、6.1亿元,三年来累计亏损超21亿元。

以2020年为例,喜马拉雅全年营收40.5亿元,其中收入成本达20.6亿元,平台上超16万内容创作者及第三方IP版权方获得了约13亿元的收入分成;全年营销费用更高达16.8亿。

互联网评论员冯涛认为,尽管营收一直在增长,但从2018年以来,喜马拉雅付出的收入成本超过5成。喜马拉雅称连续亏损的主因是居高不下的内容成本与营销成本。其中,内容成本包括内容创作者的分成与购买版权的费用。由于喜马拉雅比较重视PUGC与UGC内容,已与140多家出版社、包括网文巨头阅文集团在内的内容机构以及多位文化名人签约合作。

但是,喜马拉雅的营销投入已经跟当前最能花钱的头部在线教育机构相媲美,其月活用户数从2018年一季度的7300万到如今的2.5亿,营销依旧占据主要的比重。

喜马拉雅这样的烧钱获客确实能在短期内起到吸引广大新用户的作用,同时也损伤了喜马拉雅的会员付费盈利模式。同时要警惕,低价促销带来的新用户在平台的后续留存率与活跃度也是不确定的,就好比之前外卖拉新的情况,低价后涨价马上失去新用户,这是得不偿失的。

对喜马拉雅来说,以亏损经营的方式换取行业用户数第一能持续多久?后续会员该如何增收?喜马拉雅相比视频用户,音频用户的习惯培养还需要多长时间?这些问题都需要喜马拉雅通过表现给答案。

版权问题,或成为发展的制约

第二个要注意的方向就是喜马拉雅的版权问题。天眼查数据显示,喜马拉雅的相关法律诉讼高达1479条,其中,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就有1129条,腾讯、爱奇艺等均因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纠纷等原因,向喜马拉雅提起过诉讼,此外,还有多位知名作家、IP持有方也向喜马拉雅提起过诉讼。

去年,也正是因为版权问题,喜马拉雅就曾被推上风口浪尖。因为喜马拉雅平台在未经作家曾鹏宇许可的情况下,在平台上线了他刚出版新书《远离迷茫,从学会赚钱开始》有声版的全部内容,不仅免费传播还在侵权作品上打起了广告。

喜马拉雅app截图

 这样情况还有不少创作者,作家蔡春猪、唐小饭、编剧张瑶等都曾在微博留言表示遭遇类似侵权行为,而作家宋鸿兵也曾表示,粉丝在喜马拉雅收听“宋鸿兵”的节目《鸿观》,其实并非是他本人。

潮起网专栏作家于见认为,“版权”这个问题仍悬而未解的情况下,即使是喜马拉雅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成功“上市”,这个问题仍然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新玩家加入,大大提高竞争难度

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20年用户体量达到5.42亿,市场规模达到272.4亿元,增速是54.9%,预计在2022年国内长音频市场规模将达到543.1亿元。

尽管喜马拉雅与蜻蜓、荔枝、猫耳等一众第二、第三梯队的选手们拉开差距,但是随着腾讯、字节跳动众多头部力量的加入,长音频赛道的竞争已成白热化态势。

主流在线音乐平台中,腾讯音乐集团去年4月已将长音频作为未来持续发力的战略领域,并推出一款名为“酷我畅听”的独立音频应用,同时,TME宣布与阅文集团就有声读物开展合作,今年1月更全资收购的懒人听书,将其作为腾讯音乐长音频战略的中坚力量。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75.8亿元,同比增长55.1%,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543亿元。但是与产业规模相反的是,音频内容用户渗透率并不高。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在线音频互联网用户渗透率为16%,而在线音乐与长/短视频的渗透率分别高达57%、74%。这意味着,音频市场还有相当的市场增量等待市场来验证。可以说市场潜力也是相当大的。

喜马拉雅的长音频领先的位置并不稳定,对于喜马拉雅来说,与其不断融资、冲击IPO来缓解资金压力,不如多思考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原文作者:梁爱伦
编辑: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