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元股份发布的2022年预计业绩公告中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降幅巨大,且公司还在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可能致使公司2022年度亏损。
从业绩表现来看,三元股份并未完成其年度目标。
而对于业绩的下滑,公司表示因原材料上升及疫情影响导致,但有市场观点认为,其前几年的几笔收购案或成重要原因。
从结果来看,这几笔收购案使得三元股份负债累累,上涨的财务费用大幅侵蚀利润空间。
除了业绩不佳外,三元股份的业务发展也受考验,低温奶市场受大奶企钳制,其他业务又难寻增长,所以想要实现业绩突破,恐怕并不容易。
业绩大幅下滑,目标未完成
不久前,三元股份发布了2022年的业绩预告。公告显示,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900万元到4100万元,与上年同期(追溯调整数据)相比,同比减少86%到90%。
同时,三元股份还表示:公司参股企业正在进行品牌及商誉减值测试,存在减值可能,可能导致公司202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在前述基础上减少不超过2亿元,可能致使公司2022年度亏损。
也就是说,在商誉减值完成后,利润可能进一步下降至亏损。
对于去年业绩下滑的原因,三元股份解释称:公司于2022年1月合并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首农畜牧”),受豆粕、玉米、苜蓿等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因素影响,养殖成本周期性上涨,导致畜牧板块利润同比大幅下降。此外,公司乳制品业务及投资板块餐饮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导致利润同比下降。
简单解释,就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疫情影响导致业绩下滑。
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原因在半年报时就曾出现过,有媒体也认为这些原因解释得看似全面,但三元股份似乎还有没有明说的主因。
从业绩来看,三元股份的董事长于永杰曾提出实现营收8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亿元的目标,但如今来看却并未能完成。
不仅如此,在2022年初,三元股份发布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按这份股权激励计划,三元股份2023—2025年的营收将达到121.68亿元、140.05亿元、169.13亿元。
但对比三元股份之前的发展来看,其大部分营收增速都维持在个位数,且2021年公司营收才77.31亿元,2022年的85亿元目标都有难度,想要完成这一份计划目标,恐怕更不容易。
那么三元股份哪里来的底气敢突出如此高的目标呢?有市场猜测或因此前发生的几笔大收购案,且业绩下滑的主因或也源于此。
多笔收购案致负债累累
首先,在2018年时,三元股份以贷款4亿欧元的方式,用近5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法国企业St Huber;2020年收购了艾莱发喜5%股权,共持股95%;2021年三元股份拿下了首农畜牧;2022年三元股份又将湖南太子奶全资收入麾下。
与此同时,三元股份这几笔收购案也被议论纷纷。
太子奶已经亏损多年,算得上“十年九亏”,一开始转让甚至无人接盘;首农畜牧又恰巧赶上原材料成本危机,国内乳制品市场消费低迷;而St Hubert贡献的利润甚至还不能覆盖借款产生的利息。
这几笔收购案的效果肉眼可见,且同时还产生了不小的商誉值。
数据显示,2017年末三元股份的商誉仅不到0.2亿元,但到2021年末却增长至15.49亿元,而根据2022年的业绩预告,仅过去一年三元股份就要减值近2亿元。
另外,大手笔的收购也让三元股份的负债上升。
从负债规模来看,三元股份的总负债从2017年的25.82亿元攀升到2021年的97.74亿元,翻了近4倍。
另外,公司的短期借款从2017年的不到1亿元上升到2022年三季度末的13.05亿元,上涨幅度巨大,再加上1.61亿元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的短债规模高达14.66亿元。
但同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只有不到10亿元,完全无法覆盖短债,资金缺口达4亿多,导致偿债风险剧增。
且公司的财务费用也出现增长,相比2018年之前都不到1亿的数据,在2018年后其每年相关支出都在1.5亿元以上,侵蚀了不少利润空间。
总体来看,这几大笔收购案不仅没有让三元股份的规模迎来大幅度增长,还让其深陷负债的旋涡。
业务发展迎考验
除了在业绩被收购的公司拖累,三元股份在发展上也考验不小。
在行业竞争上,常温奶市场的寡头局面明显已经落定,低温奶市场的竞争备受瞩目,这也是三元股份的主战场,虽然其在低温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但在蒙牛及伊利等占有绝对优势的大企业面前,以三元股份为代表的中小奶企便要与时间赛跑了。
有媒体分析,在常温早已占据了主要市场的伊利和蒙牛,不仅积累了资本,还瓜分了全国约40%的奶源。虽然低温奶市场的局面尚未落定,在冷链体系和低温奶品牌的打造上伊利和蒙牛也并不突出,但在掌握上游奶源的前提下,也从根本上限制了区域乳企的扩张范围。
同时,规模不超百亿的三元股份还开设了不少业务,包括加工乳制品、饮料、食品、冷食冷饮。
不过对于这一点,也有人认为三元股份似乎有点好高骛远,因为三元股份所处的这几个赛道准入门槛较低且竞争白热化,作为相对小体量的三元股份,盲目地铺设如此多业务,不仅很难找到新的增长曲线,主营业务也有很大的概率被副业拖累。
整体来说,三元股份的业绩表现差强人意,几笔收购案也没有为其带来大的助力,业务发展上还存在隐忧,所以公司想要实现业绩突破,恐怕困难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