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百度百科

近日,中海地产发布了2021年业绩报。

报告显示其去年增收不增利,利润率及净利率都大幅下滑,且已经连续两年冲击四千亿门槛都未成功。

被称为“利润王”的中海地产,其实早几年与万科等房企同为第一梯队,且因为其利润额常年霸榜一度成为业内标杆,但自其业务重组后由于增速缓慢,而被踢出了第一梯队。

或许心有不甘,在如今行业下行,民企自救都来不及的大环境下,背靠央企拥有融资便利的中海地产频频溢价拿地扩张规模,多次拿下地王。

但也因此,其一度引以为傲的净利润在五年内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但即便如此中海也并未停止,或许对于融资及资金其并不担心,但一再被挤压的利润空间,却可能让中海“利润王”的帽子戴不稳了。

 

增利不增收,净利率连年下滑

3月31日,中海地产发布2021年年报。

据年报显示,中海地产2021年营收录得为2422.4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商业物业收入51.7亿元,同比增长17.4%;归母净利润401.6亿元,同比减少8.54%;净利润率23.54%,同比下降了7%。

销售数据方面,2021年中海地产系列公司实现合约销售额3695亿元,同比增长2.4%,

整理来看,中海地产交出的这份成绩,在如今行业下行,房企纷纷暴雷的大背景下可以说相当漂亮了,然而在这份漂亮的业绩下,却是一度被业内成为“利润王”的中海地产,近五年来的首次年度净利润出现下滑。

可见中海地产受2021年行业整体下行的影响并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中海地产2021年及2020年的销售目标都定在了4000亿,但2020年实际完成率为90.18%,而2021年实际完成率为92.38%(港元计算则目标完成)。也就是说,中海地产连续两次冲击四千亿门槛却都失败而归,如今“增收不增利”的中海地产,真的还能稳坐“利润王”的宝座吗?

从数据来看,造成其如今增收不增利的原因,或许是因利润率大幅下滑有关。

年报显示,中海地产利润率由去年的30%下降至今年的23.54%。

而从近年其净利率的表现来看,也是早已出现下降。其中2018年到2021年年末,中海地产净利率别为27.2%、26.1%、25.7%、16.6%。也就是说,其净利率已经连续四年出现下滑,且在2021年下滑最为严重。

 

“利润王”增速缓慢掉出第一梯队

虽说中海地产出现净利润下滑,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但能够被冠与“利润王”这顶帽子,其之前最辉煌时的发展必然成绩斐然。

早前,中海地产其实与万科为同级别龙头企业,称雄房企第一梯队,往下才是恒大、碧桂园等房企,但相比起来中海更为低调。

曾经的中海地产,毛利率水平十多年保持在33%-35%之间,一度成为行业标杆,也因此中海被业内冠予“利润王”的称号。

同时,由于中海的人才培养能力极强,也被国内地产行业称为“黄埔军校”。

然而比起“利润王”这个称号,“黄埔军校”的由来却多少有些心酸。

从2013年开始,中海地产业务重组后,因其发展速度缓慢而被踢出了第一梯队。但即便如此,其利润依旧名列前茅,所谓怀璧其罪,这样能够保证利润的好办法,自然被业内对手们所觊觎。

据悉,万科首先发起了著名的“海盗”计划,也就是利用高薪从中海挖人。随后,龙湖、碧桂园等一众激进房企也都纷纷效仿从中海挖人,也因此,中海成为了业内的“黄埔军校”。

或许是意识到了自身发展较为缓慢,又不甘心落后,为了重回第一梯队,中海自2018年开始激进拿地。

 

频频高溢价拿地,成本支出走高

在其他民企受资金危机支配时,背靠央企有融资便利的中海地产频频出手拿地扩大规模,而其净利润下降的原因,或许与其近年来频频溢价拿地有关。

据年报显示,2021年中海地产系列公司新增土地储备98宗,权益购地金额人民币1610.2亿元。其中,集团新增土地储备57宗,权益购地金额人民币1297.5亿元。

而在2019至2021年间,中海新增土地储备的每平方米均价就已经在逐渐走高,均价分别为1.03万元、0.99万元及1.28万元,并且成本多占销售均价40%以上。

同时,因屡屡溢价拿地,中海在近几年也多次拿到“地王”。在去年3月,中海就曾以25亿拿下郑州北龙湖新地王。

据悉,在2021年,中海地产有23宗地块为底价或低溢价获取,占全年成交地块宗数40%,下半年成交地块中有近50%是底价或低溢价成交。

对于频频拿地的原因,中海地产表示:“去年下半年不仅出现了机会,另外在回报率上也是这几年比较出色的,对未来的利润都形成了很好的支撑。”

但持续走高的拿地成本,终究会影响利润空间,而今年“增收不增利”的结果,也是其大肆拿地的后遗症。

近日,中海地产在成都首批集中供地中,获得的三宗地块全部来自高新区和天府新区,成交总面积约229.3286亩,仅次于成都城投置地,并以56.51元的出让金,成为拿地金额最大的房企。

也就是说,即便业绩出现下行,行业寒冬持续的情况下,中海地产依旧并未打算收手。不过以其背靠央企,拥有融资便利的背景下,想必也不会太在意,但持续的高价拿地影响利润的同时,“利润王”的帽子怕是也戴不稳了。

原文作者:天一
编辑:邱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