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前到中交地产任职后,便提出 “2020年冲刺500亿元2023年远在千亿元之上”的目标。
只是从结果来看,中交地产并未在2020年顺利冲击500亿元的门槛,而2023年的目标尚在进行中。
在如今房地产行业历经寒冬期后,不少房企业绩都出现下滑,中交地产为了保住规模而牺牲了利润,净利润的大头也被少数股东分走,公司忙碌一年,虽然营收创了新高,但归母净利润却连1亿都不到。
与此同时,公司的核心盈利能力也在连年下滑。
而在负债上,中交地产的压力同样不小,短债无法覆盖,流动性压力剧增,融资成本也在较高水平线,可见中交地产为了进一步扩张规模,也付出了利润下滑与短债难覆盖的代价。
虽说中交地产身为央企有融资便利,但在寒冬下也不乏央企、国企的房地产商暴雷,不知中交地产如此抉择下,目标能否如愿实现?
增收不增利,毛利率下滑
不久前,中交地产发布了2022年的业绩报。
据报告显示,中交地产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4.67亿元,同比增长164.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减少85.60%;扣非利润为亏损1.86亿元。
总体来说,中交地产2022年增收不增利。
实际上,在过去一年行业寒冬的下行期,不少房企的业绩都惨不忍睹,业绩双降或大额亏损的年报随处可见。
相比之下,中交地产仍在盈利可以说是可喜可贺,但身为央企,拥有融资便利的背景下这似乎也不是什么太出彩的成绩。
更何况,中交地产的营收增速和利润增速还在背道而驰。
从以往数据来看,中交地产的营收除了2020年有所下滑外,近几年一直在增长,但相比之下,其净利润却已经连续4 年下滑。
2019 年 -2021 年,中交地产各年实现净利润为5.42 亿元、3.47 亿元、2.36 亿元,同比下滑 33.04%、35.92%、32.19%。
利润连年下降,中交地产的高层也迎来频繁调换期,五年内换了4位总裁,但更换高层的方式仍未让中交地产恢复利润表现。
在利润走下坡路的同时,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在下滑,2018年开始,中交地产的毛利率各年为30.88%、25.36%、26.52%、22.91%、13.43%,呈现下降趋势,且2022年有较大的降幅。
明明营收大涨,中交地产的利润却大降,那么利润都去了哪里呢?
保规模牺牲利润?
在中交地产的年报中披露,公司的营收大涨164.52%的同时,其营业总成本也从135.5亿元攀升至356.2亿元,同比增长162.89%,与营收的增速近乎持平。
要知道,中交地产的营业收入也不过才384.67亿元,营业总成本的支出规模与营收规模也非常接近,这表示成本的支出大量侵占了利润空间。
那么这些成本都用在哪了呢?
其中,公司的销售费用为10.63亿元,同比增长53.43%,中交地产对此表示为销售服务费及委托代销手续费增加。另外的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都相对减少。
从销售费用的主要用途来看,有5.51亿元用于委托代销及其他销售服务费,相比2021年同期的2.46亿元翻了有一倍,这也是支出最多的一项;排第二的是广告宣传费为1.96亿元,同比增长15.57%。其他还有物业管理费、职工薪酬、展览费等支出。
可以看出,中交地产有一半的费用都用在了销售上,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中交地产2022年的营收大涨,而利润大降的原因,则是其或以营销驱动业绩增长,而选择牺牲了利润。
不仅如此,分区来看,在营收分布上,华北和华南地区的营收和成本增长速度最快。
2022年,华北地区的营收增长了2963.53%,营业成本增长了7883.07%;华南地区营收增长了3083.23%,营业成本增长了3243.92%。
这两个地区在营收大涨的同时,营业成本的支出增速更快,远超营收增速。
所以,营业总成本的快速攀升挤压了公司的利润空间,也就成为了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公司少数股东分走了大部分的利润。
中交地产的净利润为10.22亿元,以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 年少数股东损益为 9.88 亿元,同比增长 96.28%,相比之下归母净利润仅有 0.34 亿元。
这表示,少数股东占了利润的大头。
而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在于中交地产的项目大多以小股操盘为主,其持有的115个房地产项目中,100%权益占比的仅有16个。
流动性承压,千亿目标难实现
除了利润大幅下降外,中交地产的流动性也不容乐观。
在去年大环境下行的背景下,很多房企因流动性收紧而暴雷,而生存下来的房企在流动性上也并不宽松,即便是背靠央企或国企的地产商们同样在寒冬下瑟瑟发抖。
从年报来看,中交地产明显也在其列。
数据显示,公司的总负债规模有所减少,从1240亿元下降至1183亿元,这在房企普遍选择优化负债结构的当下是不错的结果,这使得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87.36%下降至86.13%。
虽然负债有所化解,但是债务压顶仍然是中交地产面临的问题。
与其他国企、央企的融资成本相比,同样具有央企背景的中交地产,其融资成本却处于较高水平线。
相比金茂2022年仅为3.9%的融资成本,同期中交地产多次向关联方借款年利率达到7.5%。
其在银行贷款平均融资成本在2.60%-6.50%,信托融资平均成本6.80%-8.40%,债券平均融资成本约3.52%-6.90%。
融资成本较高,中交地产的偿债风险也不小。
截至2022年末,公司的短期借款为20.26亿元,同比增长127.9%,翻了一倍不止;应付票据为7.32亿元,同比增长92.63%,也近乎翻了一倍;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75.9亿元,合计短债规模为203.48亿元。
然而,同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86.82亿,不能完全覆盖短债,且存在近一百多亿的资金缺口。
同时,公司还有经营性负债173.7亿元,这使得本就紧张的流动性进一步收紧,偿债风险剧增。
值得一提的是,李永前曾提出2023年远超千亿的目标,如今看来怕是难实现,毕竟即便中交地产规模有所上涨,却也是伴随着负债压力和利润下滑的隐痛,这样的增长又能持续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