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

从塑料门窗成型模具制造商,升级为半导体封装设备制造商,安徽耐科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耐科装备)仅用了2年时间。

更令人惊讶的是,凭借短短2年时间的转型升级,耐科装备还一举登上了科创板的舞台。

不过,耐科装备的上市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2021年12月初,耐科装备正式向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在此之后,耐科装备的上市进程推进得较为顺畅,仅五个月时间,耐科装备便获得了闯关上市委会议的机会。

然而,就在2022年5月16日第一次上会时,耐科装备被上交所上市委以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以及其科创属性等问题为由暂缓审议。

时至今日,虽然耐科装备已经成功过会,但是围绕着耐科装备头顶的科创疑云,并没有完全消失。

 

半导体业务占比暴涨,但毛利率和研发费用率持续下滑

招股书显示,耐科装备主要从事应用于塑料挤出成型及半导体封装领域的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解决方案,其主要产品为塑料挤出成型模具、挤出成型装置及下游设备、半导体封装设备及模具。

此次上市,耐科装备拟募集4.12亿元资金,投向“半导体封装装备新建项目”、“高端塑料型材挤出装备升级扩产”、“先进封装设备研发中心”等三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由此可见,耐科装备下定了决心,准备从一家塑料加工企业,继续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进发。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报告期的前期,耐科装备的半导体封装设备及模具业务,仅占很小的营收比例。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耐科装备的塑料挤出成型模具、挤出成型装置及下游设备,一直牢牢占据着耐科装备的第一大业务之位。

相反,在2019年,耐科装备来自于半导体业务的营收仅951.08万,占当年营收总额比例仅11.1%;而在2020年,虽然其半导体业务发展迅猛,但也仅占到营收总额的三成左右,其余近七成的收入,皆来自于塑料挤出成型模具、挤出成型装置及下游设备。

但是在2021年,上述局面迎来了彻底的转变。

当年,耐科装备的半导体封装设备及模具业务实现营收1.42亿元,占营收总额比例57.87%。自此,耐科装备的半导体业务营收,终于占据了半壁江山。

不过,虽然在这2年时间,耐科装备实现了跨越式转型,但穿插于其中的经营性疑点和问题,比比皆是。

首先,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耐科装备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2.29%、41.15%和36.16%,呈现逐年下滑趋势;而同期可比同行均值则分别为36.87%、38.62%和40.13%,呈现上涨趋势。

转型升级期间,耐科装备的毛利率不升反降,甚至与行业趋势背离,这存在着一定的疑问。

另外,2019年-2021年,耐科装备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84.13万元、1177.90万元、1521.79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2.53%、6.99%、6.12%,研发费用率呈现下降态势。

而同期可比同行业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11.76%、11.64%、11.55%,高于耐科装备且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

作为一家向半导体封装设备制造商转型的企业,耐科装备的研发费用率却不断走低,这或许证明其研发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疑问。

 

科创属性达标存疑,多位核心人员“挖墙脚”而来

毛利率、研发费用率等指标,实则反映的是耐科装备科创属性。

而在2022年5月16日,耐科装备曾被上交所上市委以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以及其科创属性等问题为由暂缓审议。

不过,就相关规定而言,耐科装备是符合四大评价属性指标的。

首先,耐科装备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7.51%,超过“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5%,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6000万元”的规定。

其次,在2021年12月底,耐科装备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比例为14.54%,也超过了10%以上的指标要求。

另外,耐科装备形成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达16项,这也远超规定的5项以上的判定。

而对于衡量科创属性指标要求的最后一项——“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20%,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3亿元”,耐科装备最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明显达标。

不过,耐科装备的科创属性达标,或许经不起推敲。

例如,从耐科装备的主营业务来看,其主要从事塑料挤出成型模具的生产,应该属于“塑料加工专业设备制造”。

尤其在2019年、2020年,耐科装备的塑料挤出成型模具、挤出成型装置及下游设备业务一直牢牢占据着第一大业务之位,只在2021年才让位于半导体封装设备及模具业务。

而耐科装备凭借一年的主营业务转型,就将其划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或许有些牵强。

再者,耐科装备针对科创属性问题的质疑,曾列举其17项“独创”的核心技术,其中“未见行业内采用该技术”的“独创”核心技术多达10项。

然而,根据文一科技对投资者的沟通信息显示,文一科技不仅拥有相关方面的技术,而且早已推出了相关产品,市场上也有销售。

倘若信息属实,耐科装备何以来得“独创”技术。

最大的质疑,正是来源于文一科技方面。

资料显示,耐科装备与文一科技同处一个地级市,且主营业务高度重合。

另据公开信息,耐科装备的创始人、高管、核心技术人员、销售骨干几乎都从文一科技跳槽而来。

耐科装备现有实控人5名,分别为黄明玖、郑天勤、吴成胜、胡火根、徐劲风,都曾在文一科技担任重要高级职位。

而在2018年,耐科装备新入职的两名核心技术人员方唐利、汪祥国,同样为文一科技前员工。

正是自方唐利、汪祥国二人核心研发人员加入之后,耐科装备的半导体相关业务收入开始呈指数级增长。

一般来说,涉及高精尖技术的企业对于离职员工的竞业范围把控相当严苛,而耐科装备疑似通过“挖墙脚”、“买专利”等手段,快速打造科创属性外衣的行为,或存在巨大的风险。

 

原文作者:梁华梁
编辑:邱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