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

近日,房企的美元债兑付问题再次引发行业热议。

这些房企之中,有国资背景的绿地控股更是成为了“焦点”。

近日,绿地控股公告称,拟对旗下9笔美元债就展期事项发起同意征求。

很显然,绿地控股打算对旗下的美元债进行整体的债务管理。

就在今年5月,绿地控股曾对旗下的一笔美元债寻求展期。

在此之后,绿地控股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模式,包括出售资产、向国资大股东申请30亿元借款等。

然而,在千亿规模的短期债务面前,绿地控股的上述动作,显得过于渺小。

如今,绿地控股再次寻求债务缓冲期,自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9笔美元债展期

10月31日,绿地控股发布公告称,拟对旗下9笔美元债就展期事项发起同意征求,其中2023年6月到期6.65%美元债展期一年,其余债券均展期两年,展期期间票息不变。

据了解,绿地控股上述债券在原到期日将偿付5%本金,剩余95%将于展期后到期日偿付,公司会在债券持续期间按时支付所有债券的票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27日,绿地控股曾对6月到期的5亿美元债寻求展期。

彼时,绿地控股董事长张玉良表示,自3月以来,上海新一轮疫情爆发,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公司从稳定核心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主动应对,采取积极的债务管理举措”。

而对于今年的美元债偿还工作,绿地控股也有着清晰的安排,“下半年6、9、11、12四个月份都有境外债到期,明年后年也有债券到期,公司有能力兑付后面的债券”。

也就是说,6月这笔美元债展期,只是疫情期间的“主动应对”,绿地控股对于后续美元债的偿还,信心十足。

绿地控股方面给出的理由是,“公司内地销售回款主要取决于疫情和销售情况,公司预计6月份能恢复到之前水平”。

然而,绿地控股显然是高估了自己。

据中指研究院房企销售业绩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绿地控股实现销售额1090亿元,同比减少了56.6%。

很显然,绿地控股的销售情况未见明显改善。

时至今日,绿地控股只得对旗下的9笔美元债寻求展期。

 

自救模式持续进行

事实上,自今年5月以来,除了对到期美元债进行展期,绿地控股还进行了更为主动的自救。

5月,绿地控股出售了纽约太平洋公园项目中的两栋公租公寓楼,合同总金额为3.15亿美元;同时,绿地纽约太平洋公园项目另一金额为1.5亿美元的物业大单也完成签约,绿地洛杉矶大都会项目等相关物业也在推进销售、加强运营。

由此看来,绿地控股一直在强化自身的造血能力。

除了公司运营层面的努力之外,绿地控股还不断向大股东寻求帮助。

同样是在5月,绿地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格林兰将持有的16亿股绿地股票质押给了浦发银行,为绿地控股的银行融资提供质押担保。

而截至2022年8月,格林兰已经累计质押36.11亿股绿地控股股票,占其所持股94.56%。

质押率如此之高,可以看出,为了帮助绿地控股走出危机,第一大股东确实也是尽心尽力了。

另外,作为上海市国资委监管的重要成员之一,绿地控股的国资股东,也对其进行了紧急输血。

8月7日,绿地控股公告称,为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保交付、稳民生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绿地控股全资子公司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拟向其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地产)、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城投)分别借款15亿元,借款期限为两年,借款年利率为6%。

据悉,上海地产、上海城投分别为绿地控股第二、第三大股东,且皆为国资企业。

而早在去年年底,上海地产、上海城投就曾对绿地控股施以援手,同样是各自出资15亿元。

也就是说,在自救的道路上,绿地控股未敢有丝毫怠慢。

 

千亿短债致资金缺口巨大

可即便如此,绿地控股仍然对旗下9笔美元债寻求展期。由此可见,其流动性非常吃紧。

讲得再直白一点,绿地控股极度缺钱。

据了解,作为全球500强企业集团,绿地控股总资产高达万亿元,但其负债也居高不下。

截至今年三季度,绿地控股总资产为1.35万亿元,总负债1.18万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7%。

而在“三道红线”方面,截至目前,绿地控股仍有两条红线未达标,属于“橙档”房企。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绿地控股的货币资金为613.62亿元,在这之中,不受限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448.68亿元。

而在同期,绿地控股的短期借款为295.84亿元,应付票据为286.2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809.4亿元。

三者合计,绿地控股的短期负债规模有1391.52亿元。

显而易见,绿地控股账面上的现金与其短债规模,相差甚远。

这还没有算上绿地控股3163.28亿元的应付账款,要知道,经营性负债虽然不计息,但也是实打实的债务。

在这些债务面前,绿地控股从国资股东处得到的30亿元纾困资金,太过渺小了。

这也正是为什么绿地控股要对9笔美元债进行展期。短债压力如此巨大,绿地控股只能靠展期来换取一定的缓冲期了。

而在此之前,绿地控股就曾表示,公司计划有足够优质资产来安排偿债,包括“计划3年出售2000亿元资产,每年500亿元-700亿元,包含自持商业、办公楼和酒店等”。

如今看来,在自救的道路上,绿地控股要再加一把劲儿了。

原文作者:梁华梁
编辑:邱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