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是苏州新区伟康医疗器械的伟康医疗,创始人是体制内走出的刘春良,1989年,刘春良进入苏州吴县医疗器械厂供销科,干这一行足有七年,然后于1996年走出体制,成立了苏州新区伟康医疗器械。从那时直至如今,中国的医疗器械(耗材)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扩容的过程中,伟康医疗算是早发者,现在正第三次冲刺IPO。
为什么前两次不成功呢?一部分原因是品控。
伟康医疗主打一次性医用耗材,众所周知,医用耗材最主要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两个字:安全。但伟康医疗曾多次因质量原因被罚。
2014年11月5日,因伟康医疗子公司苏州伟康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换药包不符合标准要求,被苏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6000元;因苏州伟康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吸痰管不符合要求,被苏州食药监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5000元;
2015年10月19日,因苏州伟康生产不符合注册产品标准的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被苏州食药监没收相关产品并罚款5000元。2016年5月26日,苏州伟康因涉嫌出厂未经检验合格的医疗器械及在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未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被苏州食药监处以(1)警告;(2)没收一次性使用骨穿包200包,没收一次性使用鼻镜7000包,没收一次性使用换药包1000包;(3)罚款148000元的行政处罚。
2014年,相关部门对伟康医疗的处罚理由是耗材“不符合要求”,我们不敢断言一定是质量安全问题。但2015年的这次处罚,主管部门的处罚理由之一是“未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lite氢财经询问了一家知名上市医疗器械公司的产品负责人,对方称:“医疗器械的生产规程,要求严格程度比药品生产有过之而无不及。未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是品控的缺陷。”
令人遗憾的是,同样的问题,同样的产品缺陷,出现在了几年后的包括国家级相关部门在内的对伟康医疗的处罚中。
2018 年9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显示伟康医疗生产的一批次一次性使用吸痰管的真空控制装置不符合标准规定。
2021年2月25日,伟康医疗再次因生产不符合经注册产品标准要求的一次性使用换药包(不合格项目是环氧乙烷残留量),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给予公司35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据药业人士介绍,环氧乙烷残留量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超标有可能造成病人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损伤。
从2014年到2021年,多次因质量安全原因受罚,不仅是伟康医疗前两次冲刺IPO失败的重要原因,可能也是该公司创立虽早,但根据相关统计产品市占率目前仅在千分之三左右徘徊的原因。“拿这家公司被罚的几种产品来说,行业内的耗材公司其实都能做,技术上没什么门槛。”上述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产品负责人告诉lite 氢财经,伟康医疗主打产品技术门槛不高,拼的就是质量和价格。
而下游对于一家多次被罚的医疗耗材公司存在顾虑,也是情理中事。
不得不说,伟康医疗尽管怀揣着上市梦,但2021年确实不能说是医疗器械类公司上市的好年头,医疗集采的动作和力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曾经被认为不可能集采的冠脉支架都已经纳入集采范围了,如果说某天医疗易耗品也纳入集采,没有人会讶异。
而一旦一种或几种低值易耗品纳入集采,相关企业的规模效应就会越发凸显,在这方面伟康医疗显然也不占优势。以公司目前的规模而言,想通过集采的难度无异于上天揽月。
市场对于伟康医疗的IPO难言乐观,但伟康医疗自己算是在某种程度上做好了IPO的提前准备。
准备个啥?圈钱。
招股书显示,2021年1月2日,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决议将公司全资子公司益傲建材剥离到体外,更名为江苏盛帆。
伟康医疗称,益傲建材所有的高新区旺米街89号厂房、吴中区胥口镇顾巷路318号厂房报告期内基本处于闲置或对外出租状态,未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苏州高新区狮山天街生活广场 8 幢8楼作为公司苏州地区办公场所,人均使用面积偏大,经营利用率较低。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聚焦主营业务,将益傲建材剥离出体外。
然而招股书中称,此次IPO伟康医疗拟投入募集资金3.68亿元,用于年产1150万支超滑抗菌硅胶导尿管新建项目、年产4800万支吸痰管、1000万个引流袋新建项目、医用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医疗器械营销网络项目。上述募资项目资金中都含有盖厂房的钱。
IPO募资原因是扩产,但却先将现有的产能剥离出去,这种操作实在令人看不懂了。既然益傲建材基“本处于闲置或对外出租状态”,那倒是用上啊?现成的厂房干嘛不用呢?难道是现在的租金比较高?
此外,2020年4月10日、2020年7月20日、2021年6月18日,伟康医疗分别决议向股东发放现金股利1亿元、0.5亿元、0.54亿元,一年多时间累计现金分红2.04亿元。这几笔分红都进了伟康医疗实控人刘春良和其女刘丽洁的腰包。
产品质量堪忧,实控人分红却很积极,这样的公司证监部门能顺利过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