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官网

55年前, 统一企业诞生于中国台湾。30年后,统一企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落地上海。

这些年来,祖国大陆几乎见证了它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重要节点。

如今,多年苦心经营的统一正因眼前的棘手问题所伤脑筋。

三月初发布2021年度财报之后,时隔两个月统一企业中国披露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统一企业中国税后利润3.29亿元,较2021年同期下降约12.8%。

 

方便面业务“拖后腿”

众所周知,之前的315“酸菜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一时之间,“老坛酸菜”方便面成了过街老鼠,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抵制它的无声战。

尽管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老坛酸菜”的生产画面依然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

可见,这次事件对方便面企业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

虽然“土坑酸菜”的直接导火索来自于康师傅的原料供应商—插旗菜业,但是国内的其他知名方便面品牌统一、今麦郎、白象等也无一幸免,深受牵连。

其实,针对此事,多家企业相继进行了否定澄清,而统一官方更是先后发布了四份正式回应声明,甚至开始邀请网友参观酸菜厂。

然而,消费者对这些操作并不买账。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方便面巨头之一的统一,其二级市场的股价也在应讨声中跌至谷底。

界内人士不由发出感叹,统一这次真的被康师傅带进沟里了,真实“躺枪”。

2022年第一季度,统一企业税后利润约3.29亿元,同比下降12.8%。

资本市场方面,5月11日,统一企业中国报收于6.49港元每股,微跌9.18%,总市值280.3亿港元。

据了解,统一企业中国饮料业务营收占比58%,方便面业务营收占比37%。

第一季度净利下跌,除了受到疫情反复多变以及上游市场原材料上涨的影响之外,方便面业务的打击无疑严重拖累了统一的整体业绩。

 

陷入涨价风波,饮品业务成“新宠”

自疫情以来,消费市场对方便面速食的需求其实是有增不减的,只不过酸菜事件的爆发给它们强行按下了暂停键。

虽然目前行业整体陷入了困境,但是未来依然有翻身的机会。

从根本上来说,在中国年轻化的市场背景之下,真正限制速食企业发展、压缩其利润空间的还是源头上的成本问题。

从成本端来看,主要成本来自于PET、包装材料、棕榈油、面粉等大宗原物料等。

而企业也无法操控这些原料的上涨,最终只能通过涨价的手段去填补利润空缺。

早在今年2月份,曾传出方便面速食集团集体涨价的新闻,一度引起不小争议。

果然,“涨价”传闻很快便得到了实锤。

统一在经历新包装的更新换代以后,针对部分产品的价格进行了调整,袋面的价格从原本的2.5元调价为2.8元。

另外,我们注意到,康师傅、今麦郎等同行也纷纷提价,康师傅桶面的市场零售价从4元涨至4.5元。

面对方便面速食行业当下的疲软状态,企业不约而同选择了这条相对激进的提价道路。

但是这也只能一解燃眉之急,统一何尝不知此举不是长远之计。

不过,黑暗中小小的微光也能带来一丝慰藉。

经历重重危机之后,统一通过企业2021年的年报数据和2022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数据,真切感受到了饮品业务的潜力所在,更加专注于饮料的开拓与创新。

统一企业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统一的重心将会放在饮品及高端产品的打造上。

当方便面业务逐渐失宠,饮品业务或许会取而代之,成为统一未来的新着力点。

 

品牌老态化,转型前景未知

近年来,方便面企业业绩频繁遭遇“滑铁卢”,“老坛酸菜”只能算一个“引子”。

它们的颓势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当外卖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品牌老化的方便面不再是“懒人们”的必选项,市场的需求量也因此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另外,随着新消费理念愈来愈倾向健康化,食品市场兴起了一阵“养生风”。

然而,速食王牌方便面长期以来一直饱受垃圾食品、致癌物等舆论争议,这对处境本就不易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是,危与机常常又是相互依存的。

这一点上,统一似乎更早嗅到了商机,它尝试跟随市场的风向标,积极进行企业转型。

在疫情利好速食赛道的情况下,既然方便面业务暂时难以回转,统一便开始在其他路径上寻求突破。

首先,在产品打造方面,统一紧跟“轻食低糖”的消费观,相继推出了多样化的新产品。

比如,2021年相继推出“优椰”100%原味椰子水、“厚乳茶”产品,主打0添加、0脂肪。

另外,统一还对传统热销产品统一青梅绿茶进行了全新升级,以顺应当下的新潮流趋势。

其次,在渠道建设方面,统一开始学习其他速食新品类的惯用方法,试图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充分开拓线上渠道。并且也开始注重产品的IP化。

另外,作为老牌龙头企业,还需要利用原来积攒的优势在拥挤的线下快销渠道稳扎稳打做好自己。

虽然已显老态,但是转型升级后的统一企业或许还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原文作者:程依蘅
编辑:程依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