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百度百科

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年健康”)近日再陷多事之秋,继被穆迪下调评级,将耗时一年的定增撤回后,美年健康副总裁、董事会秘书上任不到1年时间就递交了书面辞职报告。

要知道以美年健康目前的流动性及对资金的需求,撤回定增必将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外界及不少投资者纷纷猜测该高层在如此关键点辞职或许是因为定增撤回的原因。

毕竟美年健康缺钱不是一天两天了,而实际上,美年健康高管离职对美年健康来说也并非偶发事件,或许其早已司空见惯。

据不完全统计,年内美年健康已至少有四高管先后离职,对于此业内人士认为高管的频繁变动与美年健康糟糕的业绩表现及资金情况不无关系。

 

高管频繁变动

10月10日,美年健康披露公告称,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林青女士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林青女士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前述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在新的董事会秘书到任之前,暂由公司董事长俞熔先生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

据了解,林青于2021年10月15日出任美年健康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职务,任期终止日期为2024年10月14日,也就是说林青在美年健康上任不足一年就已离职,在外界看来似乎有些频繁。

但对于美年健康来说却早已成为常事,近年来美年健康高层变动频繁。

据氢财经不完全统计,包含林青在内,年内美年健康已至少有四位高管离职。

早在年初时,美年健康就公告称在1月4日分别收到公司董事徐宏先生、曾松柏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辞去第八届董事会董事及董事会下属战略委员会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及第八届董事会董事及董事会下属战略委员会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原因分别为个人原因及个人工作调整原因。

2022年3月11日,美年健康公告称董事会于今日收到公司董事徐潘华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其因个人工作调整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及董事会下属战略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

并且在去年美年健康也有着如此频繁的高层变动,而谈及原因,外界不少声音认为与美年健康糟糕的业绩表现不无关系。

而值得一提的是,林青辞职前夕美年健康耗时1年的定增申请撤回,在此基础上,外界还认为美年健康借用人事调整来推动定增的进行。

 

业绩不断恶化

众所周知,美年健康旗下拥有“美年大健康”、“慈铭”、“奥亚”及“美兆”四大品牌,此四大品牌在全国各地拥有较多门店,美年健康也因此成为民营体检龙头。

不过,在此之前美年健康在民营体检届的地位远远不及如今的零头,同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一般,美年健康靠疯狂收购扩大规模起家,并且在2015年8月借壳“江苏三友”登陆资本市场后对规模的渴望更是溢于言表。

据媒体报道,美年健康仅在2016年至2018年,3年间就先后收购超10家体检公司相应股权。

为应对庞大的资金需求,美年健康通过增发A股先后在2015年8月募集到50.75亿元、9月募集到3.76亿元、2017年10月募集到23.47亿元及2017年11月募集到4.5亿元等。

与此同时其控股股东也进行了高达60%以上的股权质押,甚至俞熔个人还借钱向美年健康。

然而,美年健康的付出与回报远远不成正比,近年来业绩增长始终难当大任,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22亿元,同比减少13.67%;实现归母净亏损6.66亿元,较上年同期调整后亏损扩大56.3%,如此业绩自然无法承担此前扩张规模时高企的负债率。

 

评级下调、负债高企

美年健康在过去的多年间常常陷入“缺钱”风波,实际也确实如此,靠自身无法回血,“缺钱”也无可厚非。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美年健康资产负债率为54.66%,流动负债69.44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为33.14亿元,但同期其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0.76亿元,远不能覆盖上述债务,甚至还有超20亿元的资金缺口。

更别说同期还有在多年收购中积攒的高达42.47亿元的商誉了,更是悬在美年健康头上的一把利剑,时刻提醒着美年健康如今困境。

正所谓“祸不单行”,就在9月14日,穆迪将美年健康的评级展望从“稳定”改为“负面”。

彼时穆迪认为,疫情管控措施可能对美年大健康的正常运营造成干扰,其流动性状况在境内外债券融资渠道收紧的情况下也显得尤为薄弱。

9月27日,美年健康耗时一年多规模16.35亿元的定增也因控股股东的减持而撤回,更是加重了美年健康“钱紧”程度。

因此外界认为,在此情况下,美年健康亟需调整人事来推动前述事件的发展,以帮助美年健康渡过如今困境。

原文作者:王婷妍
编辑:王婷妍